-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家庄铁道学院2009-2010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
1.你认为国家应否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为什么?
2.请运用文化冲突理论分析城市外来人口违法犯罪问题。
四、平时成绩(20分)
2009-2010年犯罪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
1.犯罪暗数
犯罪暗数又称犯罪黑数、犯罪隐匿数,是对潜伏犯罪的总量指标的估计值,是已经发生而没有被确定的犯罪,只是一个估计,表明实际犯罪总量大于已知的犯罪总量。
2.犯罪现象
犯罪现象是与人类发展相联系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犯罪状况、犯罪结构、犯罪动态。它与社会政治形态、社会结构、文化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生活条件有着密切联系。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3.犯罪场
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促成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侵犯对象—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缺陷因素)。犯罪场是主体与客体相交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的特定环境和条件。是关系范畴,不是客观的物。
4.犯罪率
犯罪状况即犯罪率,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犯罪人数或刑事案件与该时空范围内的人口总数对比计算的比率。通常用万分比或十万分比来表示。犯罪率包括人犯率和发案率。
5.犯罪规律
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升降涨落与犯罪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趋向。犯罪规律是深层次的犯罪现象。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40分)
1. 试比较犯罪学与刑法学中犯罪概念的异同。
(1)从责任能力上看,刑法犯罪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年龄和精神状态符合法律规定。犯罪人不全受其限制,既包括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也包括因精神或年龄状况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2)从行为看,刑法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包括刑法规定中的犯罪,也 一般违法和不良行为。
(3)从处罚原则上看,刑法犯罪主体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人。犯罪人是应受刑罚处罚的人和应接受劳动教养及其他矫治措施的人。
(4)从追诉后果上看,刑法犯罪主体是法院生效判决有罪的人。犯罪人既包括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追诉被判决有罪的人,包括判决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违法的人,也包括没有受到刑罚惩罚或其他方法的处理的违法犯罪人。
2.简述差别接触理论。
该理论渊源于法国社会学家奎克和加布里埃尔 塔尔德的模仿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是行为人学习与犯罪有关的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的结果,犯罪渊源于文化的冲突、社会的解体、接触频率和时间,社会解组是由于社会的流动、社会竞争、社会冲突。主要观点:(1)犯罪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不是遗传的,不是与生俱来的。(2)是与别人交往中相互影响学习来的。(3)最主要的学习发生在有密切关系的个人关系群体中。(4)犯罪与人们对法律的态度有关,有的认为法律是必须遵守的规范,还有的人对法律予以否定评价。(5)不同接触的效果与频率、时间、先后及影响者的不同而不同。(6)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
3.简述社会控制理论。
以美国犯罪学家拉维斯·赫希为代表的犯罪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的社会因素存在于个人内在过程到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一个人如果附着于某个社会团体,则他与团体成员、团体规范的连结具有抑制犯罪的作用。这种力量为“社会结合力”。社会结合力担当着把个人维系于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世界中的角色功能。他将控制要素的弛缓、脆弱、断裂、机能性障碍视为犯罪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没有犯罪,是由于个人及其周围的社会结合力处于强势状态的结果,如果发生犯罪,是由于个人及其周围的社会结合力处于弱势状态的结果。因此,要十分注重家庭、学校、朋友、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社会化媒体的作用。
4.试比较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
(1)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
(2)犯罪原因论。
(3)刑事责任论
(4)刑罚裁量依据
(5)刑罚目的
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的基本观点。
(1)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
(2)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3)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犯罪。
(4)犯罪人是可以改造的。
(5)犯罪是可以预防的。
(6)犯罪是最终可以消灭的。
6.简述犯罪人的反社会人格特征。
错误的信念体系
歪曲的需要结构或需要的满足处于挫折状态
自我意识发展缺陷
不健全的性格特征
不良的行为方式或生活习惯
7.简述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两者的关系。
联系:总体目标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广义的犯罪预防包括被害预防。
区别:两者防范对象不同;直接目的不同;预防方法、措施、手段不同。
结果:有效和恰当的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相互促进,良性发展;不恰当的被害预防则可能促使两者的恶性转化。
8.简述三级预防模式。
三级预防模式70年中后期,西方学者提出,由公共卫生领域借鉴而来。初级预防是针对犯罪的各种诱因和条件而采取的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组织行为学A2讲述.ppt
- 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演进_一_毛志雄.pdf
- 激光烧蚀RT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与非线性行为的数值研究.pdf
- 浅谈完美主义研究述评.pdf
- 第一章 4 固体松弛2011.ppt
- 第五章 超越差异,跨界求同——记张隆溪.pdf
- 你不知道冷知识:经历“慢性应激”人,更容易患感冒.pdf
- 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表现.pdf
- 2013安徽理综-生物(解析)概论.doc
- 美国肝病学会2009年版丙型肝炎指南要点介绍幻灯片.pdf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解比例》.pptx
- 8.21.5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pptx
- 钠离子电池项目智能制造方案(范文参考).docx
-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亚桥实验学校中考数学三模试卷.docx
- 2023-2024学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docx
- 2023-2024学年吉林四平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检测试卷.docx
- 2023-2024学年吉林市蛟河市三校联考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docx
- 2023-2024学年吉林松原九年级英语上册考场实战试卷.docx
- 电解液新材料项目智能制造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