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 魏正始(240—248年)年间,何晏作《道德论》、注《论语》,王弼注《老子》、 《易经》等,就是提倡虚无思想的代表。以后魏晋之际,向秀等人也大肆宣扬伦理纲常出于自然,认为封建秩序是天理的自然。 儒家的经义同老庄思想结合起来,发展为玄学,就是这时期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大特点. 东晋以后,玄学又与佛学合流。这时多用玄学语言解释佛经,推动了佛学在中国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也还有南学、北学之分。 一般地说,北朝儒生比较多地保留东汉的学风,注重讲究儒学经义,受老庄思想影响较少,学风也比较朴实,而南朝则是更多地继承了魏晋的学风,用老庄虚无玄远的思想来改造儒家的经义比较突出,因此更注意文辞,学风比较虚浮。在经学史上,一般都把这种玄学化的南方经学视为这时期的经学正统。 五、唐朝的义疏之学 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文化思想的专制统治,就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改变以往那种经学多门、师法各异、章句繁杂的状况。 在科举制度中,考试经书已是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读书人能有统一的经书课本。 唐朝政府在各地广泛设置学校,发展儒学,而且大量征用天下儒士做学官。 唐太宗还特诏令国子祭酒孔颖达等人对过去的各种经说进行了整理、划一的工作。孔颖达等人最后编定《五经正义》. 孔颖达等的《五经正义》,调合了前代的南学、北学,其中《易》用三国魏王弼注, 《书》用伪孔安国传, 《毛诗》用西汉毛公传、郑玄笺, 《礼记》用东汉郑玄注, 《左传》用西晋杜预注,然后孔颖达等再通过所撰《正义》对经书原文以及旧注作进一步解释。在唐代,《五经正义》再加上贾公彦的《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的《榖梁疏》,徐彦的《公羊疏》等,共合为唐朝的《九经正义》。唐朝学者们的“正义”和“疏”总结了自汉代以来的经学,对各种经说做了统一工作,并且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 五经的发展 东汉七经 “汉石经”,亦称“熹平石经”。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学者蔡邕建议对经文精加校勘,契刻在石碑上,共刻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及《论语》、《孝经》等七经,刻在四十六块石碑上,计约20万字,立于洛阳太学门前。蔡邕书写石经用的是当时通行的隶书,故又称之为“一字石经”、“今文石经”。 唐“九经” 、“十二经”: 一说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 一说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 唐太和年间(827—835)唐文宗命刻“十二经” 这“十二经”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当时除此之外,还刻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等,共刻二百二十七石,于开成二年(837年)十月刻成,故称“开成石经”。到北宋中叶,理学家又抬高《孟子》的地位,将《孟子》列入“经”的行列,就有了“十三经”。明嘉靖年间地震倒损,王尧惠集阙字别立小字于旁为碑。 附《十三经注疏》目 《周易正义》10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20卷,(伪)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70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42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50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63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60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28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20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20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等疏。 《孝经注疏 》9卷,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10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14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十三经导读 一、先秦儒家与经书 1、何谓经? 织之纵线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 经为常,即“常道”,即经久不变的义理、法度、原则(参班固《白虎通》)。后来又把含有这种常道、可作为典范的书叫经。后因儒家经典蕴涵有永恒而不可变的真理故称经.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也猜测,或当孔子删定六经之时,以其道可常行,正名为经。 2、先秦之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