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版碟王郭子龙-不赚钱就是庸才
正版碟王郭子龙:不赚钱就是庸才 “以前你们怎么做的我不管,但从今天开始,大家老老实实做正版,你们做赔了损失算我的!但谁敢乱来,我就死缠烂打,把你送到监狱去!”
如果非要给人划分种类的话,郭子龙则天生就是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赚钱就是庸才”。
郭子龙的“赚钱”经历有得一数。小学就开始做生意,21岁成为百万富翁,随后毅然“出走”广州,几年时间成为了中国音像出版业的老大……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让人“震撼”的话,那无数家庭在购买DVD碟片的时候一定忘不了“中凯文化”这个招牌。郭子龙,就是中凯文化的老板!
在这个盗版横飞、游商乱窜的年代,郭子龙和他的中凯文化凭借一己之力撑起正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很显然,这无疑是个厉害的角色!
天才商人的天才选择
广东潮汕历来商贾云集,重商轻农。在如此大环境的熏陶下,郭子龙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桶金,似乎比其他人都来得要早一些。
1969年,郭子龙出生在汕头。上小学时,善于经商的父母已是闻名乡里的万元户。不过父母虽有钱,却“抠门”得像个周扒皮,“要花钱只能借,并且借了之后还要偿还利息”,这让郭子龙一度郁闷。
在如此“恶劣”的生长环境下,郭子龙决定自己赚点小钱来花,他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开始出租小人书、卖西瓜、凉粉、冰激凌。当时年龄实在太小,甚至没力气提那个笨重的玻璃瓶装冰激凌。但很快他学会了整合资源,他叫堂哥帮忙,赚了钱大家来分账。一天下来,最高的时候能赚一毛多。
别人在小学时光都是健康茁壮地成长,他几年小学下来,左手黑黑的,还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就这样过了十多年边读书边做买卖的日子,18岁那年,他觉得读书已经没什么意思,随后中断学业,开始做一个职业商人。
这个时候他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上世纪80年代末,录像机炙手可热,空白录像带也随之成了抢手货。当时全国的录像带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潮汕地区正好是个集散地。
郭子龙借了辆摩托车,开始了“千里走单骑”的生涯,他载着成箱的录像带奔波在粤东地区,哪里要带子他就主动送货上门。那是一段赚钱比印纸还快的日子,一盘录像带转个手,就可以净赚10多块钱。
不过虽然赚钱,但也很辛苦。“最苦的时候,几天吃不好饭;几次出车祸,差点把命丢了。”其中有一次摩托车打滑,车身压在腿上,鲜血直流,爬不起来,他觉得自己要死了。后来一个骑单车的把他救了,为表谢意,他把身上的两三万块钱全都给了他。戏剧的是,那个骑单车的人只收了他5000块钱,走了。
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3年,21岁那年,他已经赚到了300万元,“这辈子就是什么都不干,钱也够花了”。
钱多了,心也大了,也就在这个本该坐下来享受的时候,他决定离开汕头,到省城广州去闯闯!
不过到了广州才发现远没有想象的顺利,他像无头苍蝇乱窜了几个月,发现什么都做不了。一起出来混的堂弟跟他坐在铁道的天桥上发愣,苦口婆心劝他回去。郭子龙的回答是:“哪怕从这里跳下去,让火车从我身上开过去,把我变成山洞我也不回去!”――他觉得回去很没有面子。
究竟做什么?郭子龙觉得做生不如做熟。也就在那个时候,卡拉OK大热,很多客户都转行做起了这个生意。靠着圈内的人脉,郭子龙找到出版社,改行做起了发行卡拉OK唱片的工作。刚开始生意好做,不过一段时间后价格战爆发,结果客户不愿意进货了,天天等跌价。恶性的消耗中,大家都没钱赚了。
进退维谷之际,郭子龙决定换一种“玩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他利用先前做录像带的网络,在昆明、武汉、成都、沈阳、哈尔滨设立了五个配送中心。每批货一到,先给客户寄样本,动态标价。客户不用担心跌价,也不用亲自跑广州来采购,觉得合适了,“只要打电话,按照当时的最低价给你发货”。
分销商降低了风险,也不用担心在价格上吃亏,自然愿意跟他打交道。如此一招把全局盘活了,郭子龙的生意一下子在同行中“冒”了出来。
1998年,他成立了广东中凯文化公司;1999年,他一举投资了七条光盘生产线。这个天才的商人开始和音像业结下不解之缘。
这一仗打得漂亮
2001年时,中凯文化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了。不过当时的行业现状是,像中凯文化这样搞发行的音像制品商有三四百家,大家混在里面,规模大小都没有明显的差距。毕竟是渠道商,不需要太大的名气、品牌,业内共识是“差不多只能这样”。同样,这个行业还有混战,还有严重的盗版祸害,行业处在一种原生的状态,亟待规范,亟待整顿……
也就在这个混沌未开的时候,郭子龙决定在圈内再燃一把火。
2001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出文件,规定:各电视台黄金时段不准播海外电视剧。此举无疑断了很多人的电视瘾,直接一点的话说,好看的、可以选择的电视剧少了。此后,电视台、影视界叫苦连天。
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