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孙伟.docVIP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孙伟.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孙伟

增进文化共识 共谋发展举措 努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 ——在第十届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上的授课提纲 甘肃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厅长 孙 伟 2015年7月1日 各位交流员朋友: 你们好! 非常高兴今天与你们共同学习交流甘肃文化有关情况。你们来自不同国家,尽管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但是大家能够在中国甘肃兰州相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也是我们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下面,我分三个方面介绍一下甘肃文化的有关情况。 第一部分:甘肃文化的基本情况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宝库,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在全国屈指可数,在全球影响巨大。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列全国第五。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甘肃文化的发展、内涵和特点。 (一)甘肃文化组织机构和发展概况。 截止目前,全省文化系统机构总数共2204个。其中文化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9个,文化单位管理的艺术表演场所22个,公共图书馆103个,文化馆103个,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20个,美术馆、画院54个,艺术科研单位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28个,已经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服务站点1.6万多个。 甘肃省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分别是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与北京并列居全国第二。“花儿”、庆阳环县皮影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第三次文物普查查明全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甘肃境内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其中明长城总长度1738千米,居全国第一。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388个,收藏文物69.5万余件(套)。全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26处。全省文物系统馆藏文物43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1万多件,包括一级文物3240件(含国宝30件)、二级文物11386件、三级文物96299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8项,省级名录项目333项,国家级、省级传承人450人。 (二)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来过甘肃的人,对甘肃文化的初步了解是“三个一”。就是“一碗面、一本书、一条河”。“一碗面”就是“兰州牛肉面”,我们兰州人一天的生活从这碗面开始,它盛满了金城兰州的沧桑,我想各位都尝过了,味道是不是不错?“一本书”就是《读者》杂志,它是甘肃的一张名片,发行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一条河”就是黄河,我建议各位朋友在空闲时间,沿着黄河甘肃段一路北上,欣赏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感受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再现。 除了大家普遍熟知的“三个一”之外,我们甘肃文化最重要的一个“一”是“一条路”,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 这“四个一”只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从文化特征划分,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三大类别:华夏文明源头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民俗文化。 ■华夏文明源头文化 甘肃境内的华夏文明源头文化遗存很多,从旧石器时代至周秦都有发现。陇山以东的平凉市泾川县大岭上是甘肃现存最早的旧石器文化早期遗址,其文化时代与北京猿人相近,距今约70万年至23万年。从距今8000多年前到距今2000多年前,甘肃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绵延不断长达6000余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不但遍布甘肃全境,且序列相对完整,大致可排为大地湾一期文化(距今8000年)—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马家窑文化(距今5500年)—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四坝文化(距今3900年)—卡约文化(距今3600年)—辛店文化(距今3400年)—寺洼文化(距今3300年)—沙井文化(距今2800年)。   周秦是中华礼制文明完善时期,是华夏族和中华帝国成熟时期,对中国历史走向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秦先祖的历史开始于甘肃东南的渭河、西汉水流域,周人的祖先也曾在陇东的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繁衍发展。因此,甘肃是周文明和秦文明的发祥地。夏朝末年,周人先祖不窋(zhú)率领族人来到陇东。周人在这里历经十二世之久,势力逐渐壮大,最后进军关中。陇东出土了父乙铜爵(jué)、父丁铜觚(gū)、父辛铜斝(jiǎ)等大量商代青铜器,是探索陇东古方国与商王朝关系和交流的重要线索。灵台白草坡、宁县宇村等地西周墓葬、车马坑等遗址出土了傒(xī)伯铜方鼎、潶(hēi)伯铜提梁卣(yǒu)、穆公铜簋(guǐ)盖等珍贵青铜器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