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國小(doc).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國小(doc)

以學校作為健康社群的種子-慈心的扎根與蛻變 關於慈心 慈心教育以人智學(Anthroposophy)為理論基礎,而對於「人」本身的探究。追溯慈心這所學校的孕育流轉,其背後蘊含從我們所處的歷史時空上的一點出發,所關懷、仰望的世界圖像。在開啟國內公辦民營合作辦學模式的濫觴之際,我們將一面記錄、陳述學校發展創化的歷程。留存行動中的反思與突破。對教育中「人」的圖像,繫望的是要在人與土地、人與文化、人與生命發展脈絡中種種的探問,孕養我們生成的這塊土地。 它是從張純淑女士所創辦的慈心托兒所發展而來,至今已近三十個年頭。1996年托兒所課程轉型Waldorfp?dgogik(華德福教育),從幼兒園開始,慢慢聚集了一群對Anthroposophy(人智學)感興趣追求的教師及家長們。期間在國際華德福教育組織內師資培育工作者的支持下,共同思索台灣兒童生命本質發展的教育實踐工作。它的開展除了參照德國Rudolf Steiner所主張的教育理念與實務外;更重要的是依循此人類圖像反觀自身歷史社會文化中的盈與匱,以重建社會意識的學校圖像。 2000年「教育基本法」的通過,使得畢業孩子的家長與創校教師們有機會可以尋求政府的支援,並以「華德福教育教學實驗」申請非學校型態教育模式,連續耕耘三年的時間,在宜蘭同樣關懷教育議題同伴的鼓舞、教育審議委員會支持,宜蘭縣教育局依「教育基本法」第七條及「國民教育法」第四條規定,突破萬難於2000年1月9日頒布之「宜蘭縣屬國民小學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使得華德福教育小學機構化成為可能,並於2001年1月正式成立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在歷經兩年多尋覓校地、規劃建校方案的多重困難後,於2002年4月正式獲得宜蘭縣公辦民營政府委辦學校模式的機會,簽訂六年的契約,並於8月底在宜蘭縣冬山鄉冬山國小香南分校設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小學」,展開小學階段教育實驗工作。班級數也從原來非學校形態教學實驗計畫時的三個班,擴充至今十班約238位學童。教師與工作人員共約22位。 秉持委辦契約的精神,期待創建的實驗學校能帶來教育場域中一種另類的樣貌。教師團隊絕大多數都已具有合格教師身分,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在面對接受華德福教育模式之運用或轉化重新扎根的歷程中,共同建構起現行學校運作的機制。 教師自身過往異化疏離的台灣教育經驗,與邂逅華德福教育後所交織牽引出的生命本質再生的教育傳承結構。當社群中個體反映「歷史面貌」的同時,也彰顯出慈心學校社會存有的教育意涵及價值。本質上,每一位走過烙下該足跡的參與者,皆為慈心的教育行動刻畫出軌跡,注入意義,而教師們行動中淬取的轉化意義,將能 重塑 台灣社會的學校圖像。 (摘引自《扎根與蛻變》,2004) 組織型塑轉變 一、發展脈絡 在一片混沌中跌跌撞撞地展開研究。逐漸地,幾次討論後,慢慢地釐清、察覺被自我理想教師圖像鉗制時,才開始從「說不出所以然有問題的」的困境中跳躍出來。於是我們開始問:「為什麼會選擇華德福教育?」、「沒有華德福教育時我的教育信念是什麼?」、「華德福教育與主流教育經驗的落差?」、「進入華德福教育領域後我有哪些轉變?」、「華德福教育與我的關係是什麼?」。參照我們過往的受教及教學經驗,對應著讓人心儀的華德福教育,我們展開了「團隊工作動力的形成」、「回歸本土文化的認同」、「師生互動中的結構與價值觀」、「藝術與生命成長的本質」、「節奏-節慶-社群的建構」及「孩子學習成長狀況的理解」等命題的初步探索。 教師個體關切的命題雖然不盡相同,在敘說、討論、對話的過程中也漸漸凝聚出共同的取向,即華德福教育落實在台灣的課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轉化過程?另外,從一所托兒所開始至今公辦民營小學學校,其中所累積下的生命經驗與歷史足跡脈絡,我們也欲藉此行動研究機會重新檢視,而有了下圖的脈絡雛形。藉由生命經驗訪談、口述歷史、檔案整理、焦點問題團體討論,逐漸湧現的是這個組織團隊相互收集、拼湊出投向教育教育專業追求中底層的生命原型(pattern);一種發自本己(ownmost)的關懷。(摘引自慈心小學創意教師行動研究案〈葉子長出來,要扎多久的根-尋華德福教育在台灣的足跡〉研究報告,2003) 二、運行管理關係 學校於2002年團隊初初成型,在緊湊的日常課程之餘,各種例行事務的纏繞,備課、學生問題處理、家長的疑問,在與縣府的互動、華德福教育文獻讀書討論,行政會議、教師會議、教師研訓、課程計畫教學報告書撰寫及學生質性評量撰寫等種種壓力下,教師團隊成員仍排除個體經驗條件上的限制,集體在多次協商調適的歷程中達成了以解決建設問題導向,持續探索反思教育行動的共識。在這樣的意念支撐下,我們獲選連續兩年的教育部顧問創意教師行動研究案、亦連續兩年獲得教育部永續校園局部改善計畫。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短短兩年期間,也因有這些研究案、計畫案的進行更彰顯出新興學校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