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新课引入的一孔之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数学新课引入的一孔之见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优秀教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对数学新课引入的一孔之见 对数学新课引入的一孔之见 摘要:数学新课引入要做到“四要——要以疑、奇、悬、新入境”与“四忌——忌创设悬念不“悬”或太“悬”、一锤敲死、一步走错、一幕之前再加序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教师引入新课只能起到“引子”导入正课的作用,以求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设疑、释疑、悬念、好奇、兴趣。 新课引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特级教师于漪曾打过精恰的比喻,她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那么,如何“上弦”、“定调”、敲响每一堂课的第一锤呢?这是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新课引入务须做到“四要”与“四忌”。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与同行切磋。 一要以“疑”入境,创设“问题陷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朱熹)。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对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引言加以处理。引言如同一部戏的序幕,一开场就要紧紧抓住人们的心里。实践证明,新课引入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疑入境,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深思,使学生在质疑、求解、释疑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设法创设一个使学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以“疑”入境,是教师通过设疑创设“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教师出示问题:“成立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行……”。认为正确的同学的说法是: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让α=β=45°试试,大多数同学认可后一位同学的说法,就连刚才同意第一位同学观点的学生也倒向了后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要巧妙设疑。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理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二要以疑激思,善问善导。同时设疑既要得当,又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会使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解答,也不能过难、过深,这样会导致学生畏难退却,更不能不分轻重主次在随处设疑,使学生紧张疲惫不堪。如是做会适得其反,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疑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遵循博不离题、深不穿凿的原则激疑,这是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切勿引导学生在设疑中开无轨电车而离题太远,使学生不得要领。二是不轻易释疑,当学生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再因势利导,抓住时机释疑;只有通过冥思苦想对问题才有深刻印象,才可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引导学生生疑,不断解疑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设疑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解疑之后使之受到鼓舞,体味了成功的欢乐,增添了信心,对新问题产生新的兴趣。 二要以“奇”入境,出奇制胜 好奇心是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心理学上称之为直接兴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抓住学生好奇这一重要心理特征,创设愤悱情境,设置“期待”、“好奇”、“激动”的求知意境,这样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克服思维的惰性,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把学生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心理基础。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还是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兴趣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恰当的引用“奇”例去开讲,能给学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对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举一趣例: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报纸将其对折多少次后,比10座珠穆朗玛峰还高?学生感到十分新奇,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凭借想象,学生都应认为折叠的次数将非常多。当教师告诉他们只需对折30次后,报纸的厚度就比10座珠峰还高了。此时学生们惊呼——真是不可思议。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教师点明问题(解决此题的办法就在这节课的知识里),讲请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矛塞顿开,恍然大悟。奇的出现、奇的解释,环环相套,浑然一体。于是在好奇心和解决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