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蚜虫 保护利用天敌 科学合理药剂防治 抗药性 保益控害, 适时化防 小麦后期,蚜虫天敌 数量多,蚜茧蜂寄生 率达20%、高50%; 在多数年份下天敌可 控制蚜虫发生为害, 不要药治。 天敌应用指标: 益:蚜在1:322以下; 时间? 齐穗期:<100 头/百穗,后15 -20天; >100头/百穗, 后8-12天; 苗蚜:500头; 单防或混防? 齐穗期>100头/百穗,结 合防治赤霉病于小麦扬花 率10%时,同时兼防; 若<100头/百穗,单防。 复治:>800头/百穗时 及时防治; 亩用有效成份吡蚜酮6克、 啶虫脒2克、吡虫啉4克; 09年全国 抗药性监 测结果: 抗蚜威、吡 虫啉、啶虫 脒均处于敏 感状态。 麦蜘蛛 麦蜘蛛吸食叶片汁液,受害处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合并成斑块状,叶片枯黄。受害严重麦苗,整株死亡。麦蜘蛛大田初期为害麦苗出现黄叶中心,后扩散。 我省发生的麦蜘蛛种类为麦圆蜘蛛、麦长腿蜘蛛,以麦圆蜘蛛为主。麦蜘蛛主要为害小麦,还为害大麦、燕麦、豌豆等作物和杂草。 (一)发生规律: 成螨、卵 冬季若温度偏高,仍为害 田间发生盛期 气温升高,数量减退(圆:4/中、下;长:黄熟前) 卵越夏 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苗,11月形成秋冬季田间数量高峰。 越冬 小麦、杂草 春:5℃(圆);8℃(长) 卵孵化;成螨产卵 圆:拨节中期(3/下-4/上) 长:始穗期前后 (二)、主要发生特点: 1、群集性、假死性、怕强光。 主要活动时间:圆:6-8时、18-22时;长:8-18时,以15-16时最盛; 2、气候适应性 圆:8-15℃最适,20℃大量死亡;RH70%适宜; 长:15-20℃最适,20℃不适;RH50%最适; 3、主发类型田 圆:水浇地、低湿麦田量多,干旱田量少; 长:岗地、坡地量多,干旱田量多。 (三)、田间调查(基层站、农户) 1、调查时间 秋冬季气温偏高的年份,11月份普查1-2次;春季小麦拨节后 开始至始穗前后每旬普查一次;春季气温偏高、少雨的年份, 春季调查应增加普查次数。 田间调查要于麦蜘蛛活动盛期进行。上午7-9时,下午4-6时, 阴天可全天进行。 2、调查方法 选择当地上午发生重的麦田、旱茬麦田、长热偏差的麦田开 展调查。 目测调查(苗期、返青期):目测每市尺单行长小麦全株 (叶背面为主)麦蜘蛛数量,每亩不少于5个点。 拍麦调查(拨节后) :使其坠落在下垫的白塑料布(或白瓷 盘等)上进行计数。每田5点,每点调查1-2市尺单行长麦苗。 (四)、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旱作改种水稻,可根本控制麦蜘蛛为害。 增施速效肥,促进麦株生长,提高小麦对蜘蛛的耐害性。 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重发地区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2%拌种。将拌种药剂加种子 重量10%的水稀释后喷洒麦种上拌匀,堆闷12小时后播种。可兼治地下 害虫、苗蚜。 2、药剂喷雾 防治指标:拨节前每市尺单行长麦苗有螨200头以上,拨节后为500头 以上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 药剂选用:阿维菌素亩有效成分0.8-1.0克、或哒螨灵亩有效成分7-9 克、或乐果亩有效成分40克,兑水喷雾 小麦胞囊线虫病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由禾谷胞囊线虫(简称CCN)引起。我省1991年发现并报道发生该病害。目前淮北地区麦产区多县已有发生报道。此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高梁、玉米等作物、牧草。 小麦受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地块40%以上。 苗期小麦矮化,叶片发,类似营养不良或缺肥症。发病初期麦苗中下部叶片发黄,而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逐渐发黄,最后枯死。受害轻的植株在拔节期症状明显,受害重的在小麦4叶期即出现黄叶。 远望麦田为成团、成片稀疏状,严重田块见枯死状。 根部:根尖生长受抑制,次生根多而短,严重时纠结成团,根生长得浅并显著减少,分孽明显减少;后期被寄生处根侧可见先白色发亮后变褐发暗的胞囊,为识别此病主要特征。仅雌成虫期可见胞囊。胞囊老熟,即易脱落,往往调查不见胞囊,发生误诊,错作别病。返青拔节期根部有大量根结; 灌浆期小麦群体常现高矮相间的山丘状,成穗少、穗小粒少。根部可见大量线虫白色胞囊。 发生规律(资料报道) 孢囊内卵孵化的最适条件为土壤湿 润、地温10℃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