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记忆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SYCHOLOGY * 评分规则 4、5、6、10、13、14、17、18、20、21答“是”为0分,答“否”为1分。 其余各题答“是”为1分,答“否”为0分,各题相加即得到总分。 * PSYCHOLOGY * 0—9分 你很不注意用脑卫生,你的大脑效率会因此而降低。如果你不改变这种状况,你的心理会很快地衰老,而发展你智力,开发你的潜能,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 PSYCHOLOGY * 10—20分 你的某些习惯不符合大脑卫生的原则。其实要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对你来说并不难。只要你平时加以注意,你的大脑将得以更好的开发,你的潜能也将得以很好的发展。 * PSYCHOLOGY * 21—30分 你是比较讲究用脑卫生的人。你在愉快的情绪中生活,你的大脑也在富有效率地正常运转。在学习活动的促进下,你的智力和潜能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属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逐步迈向成功大门的人。 * PSYCHOLOGY * * PSYCHOLOGY * 记忆的生理学基础 * PSYCHOLOGY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PSYCHOLOGY * 系列位置效应可能的原因: 首因效应是由于这些项目已较好地进入长时记忆; 近因效应是由于最后的项目仍在短时记忆中。 应用:根据此原理,复习时应该怎么办? * PSYCHOLOGY * 遗忘的原因(长时与短时) 1、衰退说: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消退。 -与“用进废退”道理相似。 -“远亲不如近邻”也是同样道理。 2、干扰说: 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 PSYCHOLOGY * 实验为证 * PSYCHOLOGY * 前摄抑制(对今后的作用,forward acting)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是指过去获得的信息使你获得新信息更加困难。 倒摄抑制:(对以前的作用,backward acting)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新信息的获得使你对旧信息的回忆的变是得更加困难。 * PSYCHOLOGY * 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 学习经济学 学习心理学 经济学测验 后摄抑制 学习心理学 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测验 前摄抑制 * PSYCHOLOGY * 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如更换电话号码时,一开始,你也许会发现记住新号码很难----因为旧号码总是跳出来(前摄干扰);然而,在你最终能够可靠地再现新的号码后,你会发现自己不能记起旧号码(即使你已经用了许多年),这是倒摄干扰。 * PSYCHOLOGY * 干扰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前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后学习是复习;前后学习的材料的相似性达到一定程度,干扰作用最大。 先、后学习的材料完全不同时,干扰的效果最小。 应用:如何安排最佳的学习计划? * PSYCHOLOGY * 如何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一天中,为什么早晨和晚上睡觉前记忆相对较好? 早上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避免前摄作用,而晚上没有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避免了倒摄作用。 问题 * PSYCHOLOGY * 3、提取失败: 阿什克拉夫特认为,遗忘是由于一时失去线索或线索错误,难以即时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这是一种暂时的检索失败现象。一旦有了线索,经过搜索之后,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 图书馆查书的例子。“舌尖现象” 回忆记忆时的线索。 * PSYCHOLOGY * 记忆的舌尖现象 在考试的时候,会碰到一些平时十分熟悉的、很简单的题目,但当时就是无法想起,有时甚至连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也无法记起。这是不是说明个人的记忆力不好呢? 在生活中,同时也会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有时遇见很熟悉的朋友,却怎么也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弄到自己非常尴尬。 心理学上称这种特殊现象为记忆的“舌尖现象”,意思是回忆的内容到了舌尖,只差一点,就是无法忆起。 * PSYCHOLOGY * 我知道答案?! * PSYCHOLOGY * 考试中出现“舌尖现象”时,切忌惊慌,否则会造成恶性循环,也无谓绞尽脑汁去苦苦思索。 这时,可闭上双目,做几下深呼吸,然后想象自己是在平时熟悉的教室中学习的情景,手中仍是那熟悉的书本,仿佛仍听到熟悉的老师在眼前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