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马氏体转变.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钢的马氏体转变 钢的主要强化手段 产生M相变的工艺→淬火 M相变的定义:凡是相变的基本特征属于切变共格型相变都称为M相变,产物称M,铜、钛合金中也存在M相变 钢的M定义 成分、热处理影响M形态、亚结构 §1 马氏体转变的晶体结构和特点 一 、晶体结构 1、晶胞 C可能所处的位置及分布: 面心、棱边中点,即扁八面体中心 分布不均匀 80%位于Z轴扁八面体中心 wc%0.2% →体心正方 正方度c/a :C%高→ c/a 大(线性关系4-1公式) 2、晶格常数 3、反常正方度 反常正方度:M转变时,c/a与C%的关系不符合4-1式 反常低(Mn 钢) 低温时a≠b(正交),碳在A中部分无序分布,∴c/a低 室温时,碳在A中重新分布,有序度增加, c/a接近4-1公式。 反常高 (高Al 钢) 低温时,碳处于同一组空隙位置(完全有序状态) ∴ c/a高 室温时,温度回升,碳无序分布, ∴ c/a下降 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1、表面浮凸和切变共格 共格界面上的原子为M和A两相共有 Fe原子协调切变, 相邻Fe原子位置保持不变 切变推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 界面共格→弹性应变能大 当弹性应变超过弹性极限→共格关系破坏→M长大停止 2、无扩散性 -196℃仍有M转变发生 在A与M中C%相同 速度极快 低碳钢M转变存在微量扩散特点,但以Fe的切变为主 3、新/母相取向关系及惯习面 (1)取向关系 K-S关系 X射线极图测定→24种可能取向,常见形式。 {011}α ∥{111}γ 111α∥011 γ 西山关系 12种可能取向,一般工业用钢难见 Fe-Ni 合金及-70℃以下形成的M存在 {011}α ∥{111}γ 011α∥211 γ G-T关系(与K-S关系比较): {011}α ∥{111}γ差1 ° 111α∥011 γ差2° (2)惯习面(交界面、共格面) 基本不畸变和转动 以母相的晶面指数表示 与C%和形成温度有关 不同惯习面上形成的M形态不同 存在原因无法解释 Wc%0.6% →{111}γ Wc%1.4% →{259}γ Wc% 居中→{225}γ 四、转变不完全性 M%是温度的函数,M增加是新形成M的贡献,不需要孕育期 等温M相变有时也会出现,但只形成少量M 残余A 转变阻力大:低于Mf点转变仍然进行不彻底 改善措施→冷处理 五、可逆性 加热可以使M按照原来的路径转变为母相的现象 有些Fe合金或非Fe合金中存在 钢中一般观察不到(因为加热分解),加热极快有可能 §2 马氏体转变的切变模型 一、Bain模型 在A的八面体中心恰好存在bcc晶胞 压缩A的Z轴、拉长X和Y轴,晶体结构即为M的bcc 与K-S关系相符合 C所处的位置被继承 Fe原子通过简单、小距离切变可以实现晶格改组 局限性:不能解释浮凸;惯习面;应变超过弹性范围 二、K-S模型 切变过程 取向关系明确 转变前后相邻原子位置不变 局限性: 对{225}γ、{259}γ马氏体无法解释 浮凸与实际不符合 三、G-T模型 第一次切变: 接近{259}γ宏观变形(浮凸)→三菱结构(非M),它与M{112}α晶体结构相同 第二次切变: 在M{112}α面上[111]方向→体心正方→微观尺度、不均匀→产生滑移或孪生 微调形成M结构 与实验结果一致,可以解释浮凸、取向、亚结构 C%1.4的钢不适合 四、K-N-V模型 FCC某些不全位错→分解→形成层错→ε(六方点阵)核胚 M在层错的二维核胚上形成 层错处的堆垛与hcp相同→层错在相邻面上扩展和点阵微调→M 实验结果得到验证: Cr-Ni不锈钢;高Mn钢;Fe-Ni-Mn钢 §3 M的组织形态 一、M的形态 1、板条M (1)构成: 板条:窄而细的单晶;基本单元;条/ 条之间小角度,平行成群分布;有残余A薄膜 束:尺寸相近、平行、成群分布的板条群,它们的惯习面指数相同(4个方向对应于4个{111}γ)。束/束之间大角度。 块:在一个束中黑白相间的板条 ,有时不存在。惯习面指数、与母相取向关系相同的板条构成。块/块之间大角度。 (2)亚结构:位错,又称位错M (3)晶体学取向:K-S (4)惯习面:{111}γ、{225}γ (5)形成温度高,又称高温M (6)含碳%低,又称低碳M (7) A化温度(晶粒大小)对板条宽度影响不大;但对束尺寸有影响 (8)板条各自单独形核,随后长大合并 2、片(针)状M 形貌:立体为透镜状、相互不平行,中间分布残余A。形成时容易产生撞击,故韧性差。 亚结构:中脊→孪晶(形成温度越低此区大)、边缘→少量位错。又称孪晶M 取向及惯习面:K-S; {259}γ、{225}γ 形成温度低,又称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