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定方法: ①测流程法: 在特定的模具中,于固定温度、压力及施压速率下,测定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距离。 ②测流动时间法: 从开始对模具加压至模具完全关闭所需的时间,以时间表示。 ③流程时间测量法: 用流动速度来表示流动性。 影响因素: ①塑料本身: 树脂与填料的性质和比率。 颗粒的形状与大小、含水量、增塑剂及润滑剂含量。 ②模具与成型条件: 型腔表面的光洁度、流道的形状、模具的使用、模具的加热、预热方法、成型工艺等。 (3)水分与挥发分 水分:大气中渗入的水汽或制造塑料时没排完 的游离水分。 挥发分:塑料受热、受压时所放出的低分子物。如:氨、甲醛、结合水等。 原因: 树脂相对分子量偏低; 未充分干燥; 存放不当。 对制品的影响: 流动性过大,成型周期长,制品收缩率大,多孔,易翘曲,表面波纹,闷光,降低电性能,力学性能等。 测定方法: 称试样(5g) 30min 100~105℃ 重量损失率 (4)细度与均匀度 细度:塑料颗粒直径的毫米数。 均匀度:颗粒间直径大小的差数。 细度小:制品外观好; 太小:会延长成型周期,脱模起泡; 均匀度好:易计量,制品质量好,性能前后均 匀。 测定方法: 按指标,过筛分析。 (5)压缩率 压缩率大:模具的装料室大,耗材,不利于加热,成型周期长等。 降低方法:采用预压。 (6)硬化速率 压制标准试样(直径100mm,厚5±0.2mm的圆片)时,使制品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的速率。 用:秒/毫米 厚度表示。值越小,硬化速率越大。 依赖于塑料的交联反应性质,决定于成型时的具体情况。 过小:增大成型周期; 过大:大型或复杂制品不适用。 2.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能 与热固性塑料相似。 硬化速率:物理的冷却过程,模具的冷却速率。 (1)收缩率 收缩在时间上滞后。 无定型聚合物局部存在类似晶体的结构,无序结构形成空孔区域,随温度变化进行消涨,需一定的时间。 塑料体积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①热收缩 ② 弹性回复 具有时间效应,体积随压力变化不可忽略。 (2)流动性 熔融状态下粘度的倒数。依赖于温度、压力、剪切速率、聚合物与助剂的性质等因素。是比较塑料加工难易的一项指标。 测定方法: 流变仪、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 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 1. 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助剂的目的是什么? 2.什么是热稳定剂?哪一类聚合物在成型加工中须使用热稳定剂? 对于加有较多增塑剂和不加增塑剂的两种塑料配方,如何考虑热稳定剂的加入量?请阐明理由。 3.试述增塑剂的作用机理。 4.增塑剂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并请区分“增塑效率”、 “主 增塑剂”、“副增塑剂”和“增塑剂相容性”四个概念。 5.内润滑与外润滑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4.常用润滑剂的热塑性塑料: 聚烯烃、PS、醋酸纤维素、聚酰胺、ABS、PVC等。 八、防静电剂 带静电制品易积灰,容易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利用防静电剂消除静电。 常用的防静电剂: 胺的衍生物、季胺盐类、磷酸酯类、聚乙烯醇类具有微弱的电离性和适当的吸水性,使制品表面具有导电分子层。 加入量:一般1%。 九、阻燃剂 阻止或减缓塑料燃烧的作用。 包括 反应型阻燃剂:聚合物合成时引入难燃结构。 添加型阻燃剂: 常用种类: 磷酸酯类、含卤磷酸酯类、有机卤化物、无机阻燃剂。 十、驱避剂 抵御、避免和消灭老鼠、昆虫、细菌、霉菌等的危害。 十一、其它助剂 满足特殊要求。如:发泡剂、开口剂、表面活性剂等。 3.2.2 物料的混合和分散机理 在塑料制品生产中,只有少数聚合物(树脂)可单独使用,而大部分的聚合物(树脂)必须与其它物料混合,进行配料后才能应用与加工。 将原料各组分相互分散以获得成分均匀物料的过程。 混合的目的:就是使原来两种或两种以上各自均匀分散的物料,从一种物料按可接受的概率分布到另一种物料中去,以便得到组成均匀的混合物。 所谓配料,就是把各种组分相互混在一起,尽可能的成为均匀体系(粉料、粒料),为此必须采用混合操作 一、混合作用机理 1.扩散 利用物料各组分的浓度差,推动构成各组分的微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力市场中的价格问题介绍.ppt
- 第七章-过滤案例.ppt
- 高二时态浅析介绍.ppt
- 第8章数据通信技术基础案例.ppt
- 电力通信同步网介绍.ppt
- 第七章海洋表面动力地形的卫星测量-海洋遥感案例.ppt
- 第七章海洋水质环境影响评价案例.ppt
- 第七章函数(新版)案例.ppt
- 电力拖动电子_黄一心_电动机的控制、保护及选择(十三)介绍.ppt
-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1-2全套_共195张介绍.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