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生产理论概要1
* * ②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i)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 (ii)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 产量愈大 (iii)两条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 * 2.等成本线(Isocost) ①成本方程 * * ②等成本线的变动 (i) 生产要素价格不变,资本量变化 (ii)资本量不变,生产要素价格变化 * ①成本既定,产出最大 * * * 1.规模收益(Return of Scale) ①生产规模弹性(全部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 * * * * * 2.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 ①定义:规模经济指由于厂商的产出量扩大而引起的长期内产品 平均成本的降低,即厂商扩大生产规模的收益递增,亦称长期 规模收益递增 ②规模经济的类型与形成原因 (i)规模经济的类型: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 (ii)工厂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专业化分工、学习效应、建设费 用的节约 (iii)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批量生产、全产品生产线利益、 研究和开发利益、资金和财务利益 * (i)平均成本测定方法(见下图:长期平均成本最 低点为最佳生产规模) * A. 最佳厂商规模是指在同一产业内那种能够与其他各种规模厂商在激烈竞争中有效地生存和发展的厂商规模。 B.生存技术测定方法:先将某一个产业内的厂商按照规模分类确定等级,然后计算各个时期中各规模等级的厂商的产量在该产业产量中的比重,最后从各规模等级的厂商的产量比重的变动趋势来判断规模效率,比重下降或上升代表规模效率降低或规模效率较高。规模效率较高的规模等级也就是能够较好实现规模经济的最佳厂商规模。 * C. 美国、加拿大的钢铁公司的分析实例(见下表):生产规模最小的公司和生产规模较小的公司(比重在0.5以下-2.5之间)的生产能力比重或是大幅度下降或是略有下降,因而规模是很不经济的或不大经济的;最大规模的公司(比重在25及以上)生产能力的比重也在持续下降,亦属不大经济的规模;只有中等规模的一些公司(比重在2.5-25)的生产能力比重是上升的或升后下降的,且这些规模等级加总的生产能力比重也是大幅度上升,因而这一规模等级范围内的公司是美、加两国钢铁公司的最佳生产规模范围或最佳公司规模范围。 * 公司规模 (占产业的产量%) 公司数目 规模等级占产业生产能力的% 1930年 1938年 1951年 1930年 1938年 1951年 0.5以下 39 29 22 7.16 6.11 4.65 0.5-1 9 7 7 5.94 5.08 5.37 1-2.5 9 6 6 13.17 8.30 9.07 2.5-5 3 4 5 10.64 16.59 22.21 5-10 2 2 1 11.18 14.03 8.12 10-25 1 1 1 13.24 13.99 16.10 25及以上 1 1 1 38.67 35.91 34.52 * (iii)X低效率:上述测定规模经济的方法 也表明了,在一定 的资源、技术、经济和 社会条件下,工厂或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 越好,规模的不适当扩大将产生和增加垄 断因素,引起公司机构和管理层次膨胀, 导致发生X低效率,造成工厂和企业以致 整个产业的效率下降。 * * * ⅳ * ③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Solow’s Economic Growth Model) * §3 短期(short-run)生产函数 * 总劳动数L 总产量 Q 平均产量Q/L 边际产量△Q/△L 边际产量dQ/dL 0 0 0 0 0 1 29 29 29 36 2 70 35 41 45 3 117 39 47 48 4 164 41 47 45 4.5 185.625 41.25 21.625 41.25 5 205 41 19.375 36 6 234 39 29 21 7 245 35 11 0 8 232 29 -13 -27 * * 图1:总产量曲线 * ① * ② * ③ * ④ * 当投入劳动(L)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到7个单位为止,总产量随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如L=3的总产量Q=117,L=4.5的Q=185.625,L=7的Q=245。但当投入的劳动超过7个单位,如L=8时,总产量反而从245减为232,即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劳动使总产量减少了13,这表现为总产量线从原点开始到C点为止一直处于增加阶段,C点以后转而减少。 边际产量MPPL曲线经历下述变动过程。 * ① * ② ③ * ④ ⑤ * * 图2: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 * * * * *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动名词作状语.ppt
- 加气橇资料.ppt
- 渔具产品知识.ppt
- 第五章 三相电路.ppt
- 清正廉洁树风清正气1.ppt
- 第五章 主管与管辖.ppt
- 动名词和不定式.ppt
- 渠道营销中的取舍之道报告.ppt
-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公开课.ppt
- 第五章 GPS定位计算.ppt
- 媒体融合趋势下2025年广播影视行业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报告.docx
- 监利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docx
- 2025年中医药社区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充电设施建设与充电桩企业竞争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肿瘤精准医疗:临床实践中的精准医疗产业链升级与协同发展.docx
- 绿色金融债券2025年市场发行环境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市场细分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docx
-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2025年提升方案与实施方案生态旅游发展.docx
- Unit3_第3课时精品课件2.pptx
- 建德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