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第5章 真核生物mRNA的修饰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第5章 真核生物mRNA的修饰概要1

mRNA Modifications in Enkaryotes —真核生物mRNA的修饰 帽子结构(The cap structure) Figure 5.1 5’断加帽 Figure 5.2 5’断加帽过程 5’断加帽过程 加帽过程三种酶: RNA三磷酸酶、鸟苷酸转移酶、甲基转移酶 第一步:在磷酸酶催化作用下,嘌呤核苷酸脱去一个磷酸。(RNA三磷酸酶从mRNA的5’端脱去一个磷酸) 第二步:脱去一个磷酸的嘌呤核苷酸在鸟苷酸转移酶作用下,加上一个倒转的磷酸鸟苷酸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5’-5’磷酸二酯键。(由鸟苷酸转移酶加上一个倒转的鸟嘌呤核苷酸以形成一个特殊的5’—5’磷酸二脂键。) 第三步:由鸟嘌呤-7甲基转移酶催化,在G7位甲基化, 产生0型帽子(cap)(甲基转移酶在鸟苷酸核苷酸上加上一个甲基。) Figure 5.3 Figure 5.3 聚腺苷酸化(polyA)图解 在聚腺苷酸化过程中需要多种protein的参与。 对切割来说一种切割与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CPSF)的蛋白质结合到加尾识别序列AAUAAA上,与此同时一种切割因子(CSF)结合到富含GC的下游序列上。在切割因子I和Ⅱ(CFI和CF Ⅱ )的帮助下,这些蛋白质在AAUAAA上富含GC的序列之间将转录产物切断,从而为聚腺苷化产生所需要的末端。 在转录产物被切断之后, CPSF仍然结合在AUAAA位点上。 需要一种称为poly(A)聚合酶的特殊RNA聚合酶来将腺嘌呤核苷酸加上去 poly(A)尾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免受m RNA核糖核酸酶的降解 Figure 5.4 显示了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基因结构,形成成熟的mRNA需要进行剪切以去除内含子 Figure 5.5 5’AG/GUAUGU-----------UACUAC-YAG/3’ 其中斜线代表Intron(内含子)/exon(外显子)的交界处,这些交界处也叫剪切位点。左边界5’剪切位点和3’剪切位点。 也请注意上述序列中的一个腺嘌呤碱基被加了下划线。对它做标记是因为他在剪切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的剪切中,在这一核苷酸A上的-OH会“进攻”5’剪切位点。结果是在交界处外显子(exon)的G和内孩子的G之间的键受到威胁,导致内含子(Intron)中的G与来进攻的A形成新的键。 内含子(Intron)现在变成了一个环,成为套索(lariat)。5’剪切位点的外显子(exon)自由悬挂在那里,过一会儿之后外显子末端G上的-OH开始进攻3’剪切位点。这次3’剪切位点出套索和外显子(exon)之间的连接受到威胁。在5’外显子(exon)和3’外显子(exon)之间形成新的键之后,去除内含子(Intron)的整个过程就算完成了。 Figure 5.6 一个SnRNP,其中的SnRNA与pre-RNA杂交使SnRNP结合到mRNA Figure 5.7 Figure 5.7——解说III Intron splicing 剪切体在整个pre-RNA的作用是动态的。在整个过程中,不同因子与pre-RNA之间会发生互相结合和解离。First,snRNPU1结合到5’splice位点,将内含子送去splice(图5.7)。其次snRNPU2结合到具有进攻作用的腺嘌呤核苷酸上,然后,U4 和U6这两种互相结合在一起的snRNPs来到5’splice位点。同时,snRNPU5将5’和3’splice位点保持在互相靠近的位置。。在U4从U6解离之前反应是不会发生的。U4的解离活化了U6。处于活化状态的U6会从5’splice位点移去U1。最后,U6和U2才能够去执行splice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也就是使活化的腺嘌呤核苷对5’splice site和3’splice site连接在一起的反应 Figure 5.8 自我剪切(self—splicing)——四膜虫 自我剪切没有进攻性的的腺嘌呤核苷酸(A)也不形成套索结构。相反,内含子在5’剪切位点受到的威胁来自于转录产物之外的鸟嘌呤核苷酸,之后外显子的自由末端发起对3’剪切位点的攻击,替代了内含子而与后面的外显子形成的新键。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剪接的内含子称为I型内含子。另外Ⅱ内含子也能发生自我剪接。 不需要任何外来因子的帮助 Figure 5.9 反式剪接 来自pre-mRNA中腺嘌呤核苷酸上的-OH能够进攻SL-RNA的5’splice-site、去除内含子部分并帮助(被剪接的前导序列)SL连接到pre-mRNA上。与正常的剪接过程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式剪接。因为被连接到一起的RNA片段来自不同的基因 Figure 5.10 Figure 5.11 可变剪接: 根据基因剪接方式不同,抗体生产分为“与膜结合型( a )”和“细胞外分泌型( b )”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