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习作欣赏一
写出“四有”文章来 (一) 2001届 高二理九、理十班 第三届全国作文竞赛 参赛作文选粹 是一种无形的心灵内化积累。 时下,在很多人的眼中,学文化仅是为获生存之道、为改变生活环境、为提升物质享受的水平而进行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他们认为,有知识就是有文化。有知识就等于有文化吗?非也!就以阅读为例。我们很多人几乎没有兴致去沐浴中外典籍所带来的光辉,亦或偶有涉猎,也只是为了满足装潢门面,故为儒雅的虚荣之心。没有了含英咀华的阅读感悟,我们就难以像蜜蜂采就百花酿蜜般,化古人之长为己有,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拥海纳百川天地宽的心胸,凝无欲则刚兼济天下的情怀。没有了这样的内化积累,没有了这个“文而化之”的过程,我们的思想也便如无本之木难以生长,我们的智慧也便如无源之水难以长流。这样的人,能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有文化么? 几次商业包装的海选,一部戏说原著的鸿篇巨制,几首摇滚与传统杂交的流行歌曲,一个古老传说的憋足新编……流行过后,留给我们的是无数普通百姓对历史乃至生活常识的误读,也是无数策划者鼓鼓的腰包。在如此低成本高利润的利益驱动下,现今的“作者”、“抄手”们不再看重经典,不再珍重经典中千锤百炼后凝炼出来的最精美、最隽永的文字,不再敬重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文化基础,要发展文化创造力,当然也就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而作为读者和观众,沉溺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在放松身心,满足刺激,获得“享受”的过程中,也就不知不觉地将自身五千年的光辉遗产遗忘乃至遗弃。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精髓、民族精神。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此绝非危言耸听。 当下,我们绝不缺少束之高阁的经典,我们有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灿烂文明。我们缺少的是从整日的忙碌中为自己留出一点时间,用心灵内化经典,以生命拥抱经典。化“文而不化”为“文而化之”,再“化而文之”。 当经典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激活在我们生命里时,民族文化也在此得到传承;当经典化身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时,民族精神也在此得到弘扬;当经典在我们的身心中不断积淀时,我们正沉睡的文化创造力,也在一点点被唤醒,并将如复活的泉眼从此汩汩不息,源远流长。 字数:1198 针砭时弊,以传统美德为利器 破立结合,是非曲直尽在其中 见微知著,令人在反思中觉悟 谈“良知” 云南师大附中 高二理十班 熊烨 孟子曰:“人不虑而能知良知,不学而能知良能”。 良知,与生俱来,它纤尘不染,未经雕饰,却驱使着我们向善弃恶。然而,随着我们与社会的接触,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逐渐展示在人们这最初的善性面前。其中的丑恶,也一点点地侵蚀着我们的良知。在丑恶面前,有的人迷失了,动摇了,堕落了,良知也一点点的逝去了。有的人却不迷途,不妥协,不沉沦,坚守着良知,坚守着真善美。这样的人,在充斥着诱惑、欲望和丑恶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可敬。 孔子曰:“君子慎独。”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应该有独立的见解与对真理的坚持,立身正直,不为诱惑所动,不为邪念所侵,不为流俗所染。我们身处的社会,五光十色,令人眩目,各色人等或喧嚣,或兜售,或散播着各自的 思想与价值取向。我们若想不迷失其中,就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分辨出其中的精粹,纳为己用,使之成为自己的财富储备,而对于其中的糟粕,则要断然摒弃。这样,才能做到即使“世人皆醉”,也能保持“我独醒”;即使“举世皆浊”,也可独善其身,保持“我独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逸回归田园;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舍却荣华归自然;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无畏官场挤压,始终保持着一颗对天下苍生大爱的心……。他们都是慎独的君子,不攀龙附凤,不与流俗同污,抛弃功名利禄,始终听从良知的呼唤,坚守内心的追求。 君子慎独,贵在无人在侧,无人监管时的坚守。此时的举止言行,都只有天地良心可知。行善没有褒赏,作恶也未必受罚。此时,良知最易动摇,原则最易易帜。此时坚守良知,既不能博取名利,也不是为了规避惩罚,只是为了扪心自问时,能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此时的 坚守,滤去了一切的功利,摒除了一切趋利避害的顾忌,是最纯粹、最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样的追求,不能也不该用投入与收益去衡量,因为它要求人们把良知作为最高信条无条件地去践行。宋相晏殊,少时逢皇帝考较文章,发现所出文题自己已然研写过,便请皇帝换题再考,丝毫不肯讨巧;延陵季子,心中许诺以剑赠友,纵然朋友亡故也不负诺言,挂剑于其墓旁;再看雷锋精神,出差在外,热忱助人,不辞辛劳,却隐姓埋名,不图丝毫名利……古往今来,这样的慎独,不胜枚举。 君子慎独,还在于在茕茕孑立,孤立无援时对真理良知的坚守。在坚守真理良知的道路上,我们不但要克服自身的动摇,往往还要顶住来自外界的阻力。君子固守良知,往往得不到支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