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优秀学生研究性学习作品集 d-insar技术在地震灾情快速判别 .doc

2009级优秀学生研究性学习作品集 d-insar技术在地震灾情快速判别 .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在地震灾情快速判别中的应用年月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的里氏级地震造成人死亡大量房屋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在灾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把损失降至最低是我们能做的如何达到最快最高效的救灾效果取决于对灾情的正确判别我国西部是地震高发区但由于西部地区条件较艰苦地震监测台站稀少通过计算获得的地震震中往往与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因此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技术方法去快速判别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因此我们这次研学专门到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了应用技术快速判别地震灾情的原

D-InSAR技术在地震灾情快速判别中的应用*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的里氏7.1级地震造成2698人死亡,大量房屋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在灾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把损失降至最低是我们能做的。如何达到最快最高效的救灾效果,取决于对灾情的正确判别。 我国西部是地震高发区,但由于西部地区条件较艰苦,地震监测台站稀少,通过计算获得的地震震中往往与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因此,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技术方法去快速判别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最严重的地方。 因此我们这次研学专门到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了应用D-InSAR技术快速判别地震灾情的原理和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学习应用软件绘制了一些图件,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得出了自己的分析结果。 二、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 InSAR是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的简称。SAR(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主动式的微波传感器,以其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地表信息的特点成为对地观测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传感器。InSAR(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成功的综合了SAR成像原理和干涉测量技术,利用传感器的系统参数、姿态参数和轨道之间的几何关系等精确测量地表某一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极其微小变化。如果重复进行干涉成像或结合已有的精细DEM数据来消除干涉图中地形因素的影响,可以检测出地表的微小形变。这就是D-InSAR(差分干涉技术)的基本原理。 通俗的说,D-InSAR技术就是将卫星拍摄的两幅图去除地形因素并“做减法”,得出净地表形变量的过程。在实际地质工作中,利用地震前后的干涉图像,可以监测到同震和余震的地表变形,如果能够和GPS的观测数据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地震灾害的分析和破译能力。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于火山活动的监测和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监测(参考:廖明生,林珲《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信号处理基础》)。图1描述了处理卫星拍摄的遥感影像的一般方法。 图1 InSAR遥感数据处理流程图 三、基于InSAR技术的玉树地震灾情快速判别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造成人遇难,人失踪。地震造成连续的地表破裂,大量民中重灾区玉树县州府结古镇房屋倒塌最为严重。震后3天(2010年4月17日)日本ALOS卫星系统了震中附近约4000km2范围内的数据,为深刻理解此次地震的发生机理和形变过程,获得了玉树地震的形变场玉树高海拔、低起伏和稀疏植被覆盖的自然条件为获取高相关的干涉雷达像数据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后续InSAR的图像处理和构造活动解译。 图2 卫星数据区域位置 图3 玉树地震灾区同震变形InSAR缠绕条纹图(绘制:姚鑫) 干涉雷达获取的同震变形图像是缠绕在一个相位周期(-π~π弧度)内的观测结果,相当于变形的等值线,每个条纹代表11.8cm变形。干涉雷达视线向变形图干涉雷达视线向变形图 图6 视线向变形剖面图 (1)从图5可以推测,玉树地震为左盘后撤平移,故发震断裂应为左旋走滑断裂。 (2)卫星最大拉伸等值线高值为35cm,局部极值为50cm,缩短等值线高值为-30cm左右,极值为38cm,这些峰值都位于图3中的A区域。结合地表地理信息我们知道这是玉树县城附近。由变形量图可见,微观震中(即震源向地表的投影)形变较A区域小得多,而玉树县结古镇附近的变形最大接近40厘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微观震中基本无破坏而玉树县城所在位置破坏比较严重。 (3)一般而言,确定“地面破坏最严重地区”比确定微观震中对地震后续工作帮助更大。在地质学中,与微观震中相对的,通常把它定义为 “宏观震中”,因此我们认为A区的中心地带可定为宏观震中。 图7、8为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现场拍摄的玉树地震图片。根据现场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受损伤最大的是宏观震中即玉树县城地区,我们确定的宏观震中大致方位与现场事实相符。 确立宏观震中对于玉树地震的研究以及后续工作有重大的意义。它比微观震中更加直观有效地反映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易于政府和有关部门确立救灾部署的重点,为早期盲目的抗震救灾、派遣救援人员物资的工作指明方向。宏观震中的确定也显示了震后重建选址需避让的地区,对其有极大帮助。 图7 地震灾区房屋破坏情况 A. 在剪切-挤压作用下二楼失建筑物和汽车被压扁一楼在剪切-挤压作用下夷平地表破裂从建筑物中间通过A 连续延伸的地震破裂B 地震破裂造成河流跌水C 帐篷状构造D 地表破裂沿反向断坎发育E 地表破裂水平位移1.75mF 地表破裂位错形成小型堰塞塘从小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这次能够从原理角度了解自然灾害让我们受益匪浅。从基础数据一点一点分析出结论,继而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