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总体设计技术.pdf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总体设计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卷第期海洋技术年月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总体设计技术熊焰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摘要文章对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的背景作了简要说明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和总体设计技术亦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结果关键词极区海洋环境监测浮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提交两套浮标工程样机实际应用于北极的环引言境研究具体目标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以下简称极区适用于极区低温环境的浮标总体设计和集浮标是能够在北极和南极海域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成技术的重要技术装备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实现无人值守研制高可靠低功耗的数据采集控

第 24 卷 第 1 期 海 洋 技 术 V o l24,N o 1 2005 年 3 月             OCEAN T ECHNOLO GY              M arch , 2005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总体设计技术 熊 焰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 300111) 摘要: 文章对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的背景作了简要说明, 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和总体设计技 术, 亦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结果。 关键词: 极区; 海洋环境; 监测; 浮标 中图分类号: P 7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05)   提交两套浮标工程样机, 实际应用于北极的环 1 引言 境研究。 2 2 具体目标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 ( 以下简称: 极区 ( 1) 适用于极区低温环境的浮标总体设计和集 浮标) 是能够在北极和南极海域进行海洋环境监测 成技术。 的重要技术装备, 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实现无人值守 (2) 研制高可靠、低功耗的数据采集控制器, 并 的全天候、全天时长期连续观测, 不仅可以监测海 使之模块化和标准化, 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极区浮 ( ) 标。 冰 气交换界面的环境参数, 还可监测水下环境剖 面参数; 可以布放在冰区, 也可以布放在无冰区。对 (3) 低温供电技术的研究可解决在极区寒冷条 于研究海冰生成与融化过程的环境条件、探测极区 件下的能源供应。 的气象与水文参数、追踪浮冰的漂流方向和路径及 对洋流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是全球海洋环境立 3 总体设计技术 体监测系统的重要一环。 目前, 仅有美、日、加等发达国家拥有在极区 31 测量参数和技术指标 布放浮标的技术, 并且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进入到 极区浮标的测量项目和技术指标如表 1。 实施阶段。 在国家 863 计划的资金支持下, 国家海洋技术 表 1 测量项目和技术指标 中心开展了对极区浮标的研制, 工程样机应用于我 测量参数 测量范围 测量准确度 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 并于 2002 年 8 月成功地布 气温 - 60~ + 30 ℃ ±0 3 ℃ 放在北极的预定站位, 获取并通过卫星传回了大量 气压 850~ 1100 hPa ±1 hPa 现场实测数据, 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风向 360 ° ±5 ° ≤5 , ±0 5 V m s m s 风速 0~ 60 2 设计目标 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