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案例30】意外γ辐射源照射事件2/2 再次对混凝土底座框架进行辐射监测,其γ照射率增至(1.03~1.29)×10-7C?kg-1?s-1,向下掘土至400mm深处,辐射照射量下降,断定γ辐射物质在混凝土底座框架内,辐射增强的原因是移走钢制密封过滤容器降低了屏蔽。捣碎混凝土底座框架后,从中找到外型完整,密封未受破坏的圆柱型60Co辐射源一枚。 事后经过调查,基本排除了该γ辐射源属院所有(包括从外单位借用)的可能性,推测该源是被丢失到砂石堆内后被浇注到混凝土底座框架内 * 【案例31】137Cs源破损所致污染事件-1 某厂曾于×年从苏联进口一铯标准源,源活度为3.7×106Bq粉末状。源结构是在玻璃容器内装入铯粉,再用烧融法封口,无金属外包装。平时用棉花包裹后放在铅罐内,存放在源库内,一直未使用。 ×年×月做地下爆轰试验时,实验队将源借去后放在610爆轰主实验室通风间内,每天数次从铅罐中取出拿到距该实验室100m处的地下爆室内标定探头。 每次放回铅罐时,不用棉花包裹。后来偶然测试探头本底时发现计数很高,无法测试,开始以为是仪器本身问题,经几天查找无效, * 【案例31】137Cs源破损所致污染事件-2 实验队通知剂量员来检查,才发现源玻璃封嘴已被挤破,铯粉洒落。 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是爆轰控制室和通风间,经人员粘带,610主实验室和612辅助实验室也受到了污染,地表的β污染水平为14~70Bq?cm2。 爆室虽经清理,但辐射仍高于本底水平,后用10cm铅套将探头屏蔽起来,才开始试验。 * 【案例32】丢失226Ra放射源事件-1 70年代中期,某核化工厂两同志用226Ra标准源(4.31×107Bq)标定地面γ辐射仪,中午12时标定结束后将源送回源库房时,库房管理者已去吃饭,因而将放射源放在库房门外,打算吃完饭后再回来入库。 12时30分左右,附近某公社四人通过山间小道,避开警卫哨卡进入厂区,在源库房门口发现无人看管的铅罐后顺便拿走,中途休息时打开铅罐,将其中的放射源拿出观赏。随后其中一人拿走了放射源,将铅罐买给了废品收购站。 * 【案例32】丢失226Ra放射源事件-2 拿走放射源者一直将其放在左上衣口袋中,并且在家中给其父亲观赏。 直到放射源被找回时,已在其口袋中放置了20小时,估计肺、睾丸和红骨髓所受的吸收剂量分别为623mGy、0.55mGy和134mGy。 * 【案例33】60Co射线机源脱出事件-1 某核燃料厂产品检验室装有某仪表厂生产的一台1000-61型60Co射线机,用于产品的γ射线探伤。60Co放射源(源活度为7.6×1012Bq)为直径26mm、高27mm的圆柱体,由三片磷铜制成的弹簧夹固定在射线机头中。照射样品时,通过机械传动系统将放射源转移到照射位置。 ×年×月×日,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产品探伤时,发现X光底片全部变黑,起初误认为是操作上的原因,直到×日,排除了各种误操作,怀疑是60Co放射源脱落到机头底部的铜过滤板上。经安防人员现场测量,确认确实如此,致使两名工作人员接受了超剂量照射。 * 【案例33】60Co射线机源脱出事件-2 检查结果表明,由于长期辐照和机械损伤,机头内固定60Co放射源的磷铜弹簧片有两片断裂,导致放射源脱落。工作人员既没佩带个人剂量计,也没按要求打开室内γ监测仪表,同时又无安防人员进行剂量监督。 * 【案例34】60Co放射源意外照射事件 80年代初,某核燃料厂4名工作人员对×年某省卫生研究所返回的空铅罐进行清理,发现一铅罐内装有直径2cm、高3~4cm的圆柱体一个,剂量人员判断其为非放射性物质,1名操作人员用手将其从铅罐内取出并放入水中。 实际上该物质为60Co放射源,活度为4.6×1012Bq.由于活度大,而γ照射量率仪量程小,且探头为计数管,在强辐射下被阻塞,仪表指示近于零。 事件后估计该名操作人员的手部皮肤的吸收剂量为10Gy。根据4名工作人员佩带的个人剂量计测得γ外照射个人剂量,集体剂量当量为0.09人?Sv,人均剂量当量为23mSv。 * 【案例35】电子束致右手急性皮肤损伤-1 80年代中期,某研究院两名工作人员在调试电子静电加速器,其中一名工作人员想去辐照大厅观察出束情况,在没有佩带个人剂量计的情况下便进入了辐照大厅(由于门有故障,影响操作,所以长期违反规定将门联锁装置短路). 该名工作人员用右手夹持一张纸片,移至电子束窗口,立刻感觉手指被灼烧了一下,观察纸片,发现有烧焦痕迹。×月×日手指出现红肿和发痒,其后感觉发胀、轻度恶心,面部和颈部也有刺痒感,随后右手出现水疱和水疱溃破。 * 【案例35】电子束致右手急性皮肤损伤-2 后果: 事件后模拟测量表明,该工作人员右手、额和颈部所受的X射线吸收剂量分别为0.92、0.26和0.42Gy,电子束吸收剂量分别为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