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中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分析.doc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中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中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中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分析【摘要】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的趋同研究中,本文联系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实际,运用1978年到2007年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变量,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向各自稳态趋同的限制条件;二元经济转型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二元经济转型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差异的原因,二元经济转型必须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协同推进来实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增长 二元经济 条件趋同 一、关于趋同研究的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历来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索洛和斯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Solow,1956;Swan,1956)。该理论认为,生产中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人均资本存量较少的区域由于较高的资本收益而比经济发达区域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经济欠发达区域存在向经济发达区域的趋同。围绕着趋同存在与否、趋同速度的快慢以及引致趋同的原因等问题,经济增长趋同便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 在对趋同的测度上,有?滓趋同和?茁趋同之分。?滓趋同是指经济体的人均产出方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侧重于考察人均产出的离散程度,是一个与横截面数据相关的概念。?茁趋同是指初期人均产出水平较低的经济体趋于比人均产出水平高的经济体有更快的经济增长,侧重于考察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是一个与面板数据相关的概念。在趋同研究中,巴罗和萨拉伊马丁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等国的研究发现,各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滓趋同和?茁趋同都很显著(Barro and Sala-i-Matin,1991,1992,1995)。而且他们还发现各国每年的?茁趋同速度均在2%左右,这种趋同速度为许多趋同实证研究结果所支持和认可(Shioji,1993;Cashin,1995;Perrson,1994)。 在趋同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茁趋同也分为几种类型。其中,“绝对趋同”是指无论经济体结构特征有何差异,都存在长期人均产出的趋同,各经济体趋同于共同的稳态。“条件趋同”则强调趋同发生的条件是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即只有经济结构相似的经济体之间才存在趋同,但由于经济体经济结构的差异客观存在,经济体趋同于各自的稳态。“俱乐部趋同”指出经济结构和初始条件相近的经济体,存在增长的俱乐部,人均产出有趋于同一稳态的趋势。西方学者对经济增长趋同的研究已由当初侧重于判断趋同是否存在和测度趋同的速度,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注重对趋同机制的深入探索,在此过程中,条件趋同的研究成为主要的方向。福特(Fuente,2000)指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机制除了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外,技术进步和结构变迁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克鲁伯(Coulombe,2000)认为,城市化变量能够体现区域经济的集聚经济特征,他在条件趋同模型中加入城市化变量,对加拿大10个省的相对人均收入进行了趋同研究,发现各省均以每年约5%的速度向各自的稳态趋同,各省的相对城市化比率决定了其稳态值。陈和弗来舍(Chen and Fleisher,1996)对1978年到1993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趋同实证研究发现,各省区存在条件趋同,趋同条件包括物质资本分享、就业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简等(Jian et al,1996)的研究也发现,1978年以后的中国各省区人均收入增长存在显著的趋同性,他们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趋同发生的重要原因。 由于认识到趋同方法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我国学者也积极地运用趋同方法审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变化趋势。刘木平、舒元的研究认为,从1978年到1997年,我国省际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趋同,但却存在条件趋同,趋同条件包括市场化程度、实际利用外资、技术进步、出口、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外向依存度、地理优势等方面(刘木平、舒元,2000)。蔡?、都阳的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东、中、西部三个趋同俱乐部,通过加入初始人力资本存量、投资率、就业系数、投资效率、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等变量后,存在条件趋同(蔡?、都阳,2000)。 已有的中国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研究中,多是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分析趋同的条件,虽然有的研究加入了个别表征区域经济结构的变量,但未能从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出发,从实际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拟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型的视角,探寻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之间的联系,以期得到有益的政策启示。 二、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