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式之主要入初始件界件型源排放率受象料速向度混合高度大定度等初始件模式模演算前均假地表高度之初始速亦即生亦即在初始段河川裸露地微粒物不吹起因此模之度可定界件模式模算程中河川裸露地之散方式不受何界之影且目前何界受之度象料可供比因此其模度值完全依之演算模式定型源排放率依洞所得到之速量值由位算後建立排放率溪模河段分段型源受受即模式之值每受之位置可入座予以定由座位得其度之算果解河床散後之度分布需在模河段布受以呈度之算果象料目前台中部三大河川之河段地架象器因而法得到河段之象料因此能用以距河段近之象站料再行
FDM揚塵模式之主要輸入參數 初始條件 邊界條件 線型揚塵源排放率 揚塵受體點 氣象資料(風速、風向、溫度) 混合層高度 大氣穩定度等級 初始條件 模式模擬演算前,均假設離地表高度10 m處之初始風速為 0 m/sec,亦即無揚塵產生。亦即在初始階段河川裸露地微粒物並不隨風吹起動,因此模擬區之PM10濃度可設定為0 ?g/m3。 邊界條件 模式模擬計算過程中,河川裸露地揚塵之擴散方式並不受幾何邊界之影響,且目前幾何邊界受點之PM10濃度並無氣象監測資料可供比對,因此其模擬揚塵濃度值完全依據FDM之演算模式來決定。 線型揚塵源排放率 依據風洞試驗所實驗得到之風速與揚塵量觀測值,經由單位換算後建立排放率(g/m-sec);並將烏溪模擬河段劃分為9段線型揚塵源。 揚塵受體點 揚塵受體點即為FDM模式之數值檢視點,每個受體點之位置可輸入(X, Y, Z)座標予以確定,並由該座標點位來獲得其揚塵濃度之計算結果。為瞭解河床揚塵擴散後之PM10濃度分布,需在模擬河段兩側布設受體點,以檢視並呈現PM10濃度之計算結果。 氣象資料 目前台灣中部三大河川之河段現地並無架設氣象監測器,因而無法得到河段現場長時間之氣象資料,因此,僅能選用以距離河段較近之氣象測站資料,再進行風特性比較,以決定模式所需之氣象資料。 混合層高度 空氣污染物在垂直方向所能擴散之最大高度 採用Holzworth(1972)所提出之乾絕熱直減率,將地面溫度沿乾絕熱曲線降溫,直至與探空溫度曲線相交處之高度定義為混合層高度,為目前空品分析模式採用最廣之方法。 大氣穩定度等級 依據風速、雲量及日照強度等資料,利用Pasquill (1961)穩定度等級分類來求得。 穩定度等級分成六級,級別由最不穩定等級至最穩定等級,可分為A、B、C、D、E及F級。 配合五個風速區間之風速大小,即可決定穩定度等級。 白天採用日照強度即強、中及弱三個等級來決定穩定度之等級,而夜晚則以雲量0.5(=4/8)作為分界點來決定穩定度之等級。 報告完畢 感謝聆聽 * 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所 專題討論 (四) 授課老師:陳文福 教授 指導老師:林德貴 教授 報告學生:劉昱麟 學號:7098042001 報告日期:2011 / 04 / 01 研究目的 文獻回顧 研究方法 FDM模式參數輸入 研究目的 文獻回顧 研究方法 FDM模式參數輸入 研究目的 隨著氣候變遷之影響,台灣中部三大河川(大安溪、大甲溪及烏溪)出海口於冬季時河川裸露地之揚塵問題日益嚴重;每逢冬季枯水期,河川裸露地面積增加,加上東北季風之吹拂,以致揚塵污染問題經常發生,影響河川臨近地區居民之生活品質。 為了瞭解河川裸露地之揚塵擴散機制與其對鄰近地區之影響,過去研究主要工作皆針對河川裸露地進行現地調查,再依據現地裸露地砂粒之物理性質來探討河川揚塵之啟動機制。且亦於河川裸露地進行現地實驗,來獲得現地風特性對揚塵排放之影響。 但由於過去研究中,實驗器材與人力資源之限制因素,上述研究方法只能針對小區域之揚塵行為進行觀測,對於大區域之揚塵擴散行為則較無法確切掌握。 因此,本研究將採用FDM (Fugitive Dust Model)數值模式,進行河川裸露地之揚塵擴散模擬,以便藉由模擬分析成果來探討揚塵擴散對鄰近大區域範圍內保全對象之影響。 文獻回顧 河川裸露地飛砂與揚塵之研究 河川裸露地砂粒物理性質之研究 氣象特性與揚塵之關係 揚塵排放率計算關係式 FDM揚塵模式之應用 河川揚塵抑制工法 河川裸露地飛砂與揚塵之研究 Blanco and Lal(2008)研究提出,一般而言,河川砂粒之移動類型分為滾動(creep)、跳躍(saltation)和懸浮(suspension)三大類型 砂粒運動行為示意圖(改繪自Blanco and Lal,2008) 0.1 mm 0.1~0.5 mm 0.5 mm Bagnold(1954)之研究指出,當砂粒粒徑較大時,砂粒僅能沿地面滾動前進,其滾動量約為總體飛砂量之25%。 游繁結(1989)在濁水溪河口調查中,得知其懸浮量約為滾動量與跳躍量總合之25%。 Zhibao(2002)之研究則顯示,當粒徑大於0.25 mm時,其滾動量則轉變約為總體飛砂量之20%。 White(1997)研究指出在砂粒運移過程中,跳躍量、滾動量及懸浮量分別約佔總砂量之50~70%,5~25%及30~40%。 河川裸露地砂粒物理性質之研究 Bagnold(1954)、田中貞雄(1954)、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