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on everybody!除了我.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me on everybody!除了我

Come on everybody!除了我流行文化与全球化的共谋,在今天越来越遮蔽――假如不是妨碍乃至扼杀的话――传统文化的生存和生长,以及真正的创造性文化的发展。 前不久,去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看一个摇滚音乐节,原本对几支蒙古乐队有所期待,我以为会有马头琴和喉唱之类,然而听到的全是老土的重金属、流行金属――也就是说:蒙古的唐朝黑豹,又臭又长的蒙古金属党最终把我搞得坐着打盹,说时迟、那时快,蒙古金属老炮一声呐喊又把我从梦中惊醒――“Come oneverybody!我忍无可忍,哈哈大笑! 什么叫全球化?全球化就是Come oneverybody,不管你在地球哪个角落,都怀着身处全球中心的幻觉,齐喊Come on everybody! 在那个日渐衰落的草原,手机信号不好,充电一次XX年之后,终于轮到美国痞子来收拾茫茫大草原。然而不管是腾格尔还是蒙语阿姆,都并非这片草原音乐之根,前者只是类似刀郎的乔装打扮,后者只是麦当劳的蒙古分店。流行文化与全球化的共谋,在今天越来越遮蔽――假如不是妨碍乃至扼杀的话――传统文化的生存和生长,以及真正的创造性文化的发展 在那个草原音乐节上,北京朋克干得要比蒙古重金属漂亮多了,比如脑浊和Subs,他们更代表了一种全球化的活力。新一代中国乐手是在欧美音乐的同步接收影响下成长的,最有趣的是,他们已经不太懂得在音乐中说中国话,越来越多的中国乐队――以朋克为主,还有说唱、英式摇滚等等――几乎只唱英文 一位热爱Hip-Hop的18岁的女歌迷告诉崔健:我听得懂英文的Hip-Hop,可就是听不懂你的中文Hip-Hop。中国摇滚正在大面积通过美国托福考试 脑浊、挂在盒子上、Subs……这些中国朋克乐队基本只唱英文,除了音乐上确实相对突出,英文也令他们更易获得国际青睐。脑浊签了日本厂牌,在日本出过两张唱片,在美国出过一张,但在中国尚未公开发行过唱片(只地下发行过一张现场唱片);挂在盒子上有过三次日本巡演,一次美国巡演,却从未在中国巡演;只发过一张EP的Subs也开始获得国外的演出邀请,Subs出色的女王唱抗猫称他们之所以唱英文也是为了去国外演出方便 但说实话,这些乐队唱的中国人听不懂,老外也未必听得懂,不能指责他们披上英文外衣装酷,但这的确就是他们的生活,被欧美摇滚、被英语、被全球化圈定的音乐生活 他们之所以受到国外媒体――从《Times》到《Wired》――瞩目,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青年一代迅疾的全球化速度 他们当然还并非够格的国际乐队,准确地说就是――全球化乐队。更进一步推论,我们周围,还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化艺术家、全球化设计师、全球化作家、全球化建筑师、全球化报人、全球化商人…… 在内蒙古草原音乐节上玩马头琴和喉唱的不是蒙古的乐队,反而是来自北京、5名乐手有3名是蒙古族人的杭盖乐队。由主唱伊里奇率领的这支乐队的乐风转变轨迹令人吃惊,其前身是一支叫T9的说唱金属乐队,伊里奇当时擅长英文说唱,随后T9从英文转变为蒙语说唱,后来T9解散变成杭盖,说唱金属被扔到九霄云外,他们回到了蒙古族民谣,回到了马头琴和呼麦。颇有点海外游子叶落归根的意思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口号也容易演变成抱残守旧者的陈词滥调。说到马头琴和呼麦,有一个人口仅三十几万的圣地――土瓦(Tuva,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小加盟共和国),土瓦最著名的女声Sainkho Namichylak和最著名的摇滚乐队Yat-kha今年先后访问中国,Sainkho一直与爵士、电子、实验以及其民族音乐融合而四通八达,而Yat―kha则在马头琴、呼麦与欧美摇滚乐之间一气呵成,二者都是贯通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完美典范,他们不是叶落归根,而是从根部、从大地向天空继续疯长。在中国乐手掀起学习土瓦呼麦神功潮流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将小小的上瓦当作一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自立的崭新启示 我们并非没有自己的榜样,比如最近相继在京城大开个唱的罗大佑和崔健,如今重听他们的某些旧作,仍然力其民族神韵本土魂魄所震慑,比如《亚细亚的孤儿》中的唢呐,《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中的古筝,尽管如今的现场版本没能重现当年这两样不可思议的杀手锏 罗大佑和崔健在音乐上已不再引颂这个时代,但他们奠定的情感与文化根基依然血肉相连、牢不可破:下管如何全球化,他依然是亚细亚的孤儿,他依然是中国的杂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