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从概念功能角度对比分析汉英体育新闻语言特点
试从概念功能角度对比分析汉英体育新闻语言特点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XX年初澳网之后又一次杀入大满贯女单决赛
(2)Trailblazer Li already had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teh first player from an Asian country to reach a grand slam singles final at the Australian Open in January.
(二)心理过程带有鲜明的主观意识,因此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多,汉英语篇中,心理过程的应用比例也是旗鼓相当
(三)语料中,关系过程使用也较多。关系过程可以用于表达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关联,并能体现观点和态度。因此关系过程的运用体现了语篇作者的对新闻对象的陈述和分析,更能吸读者的注意。如:
(1)在过去七届大满贯赛事中,李娜有五次至少进入八强,她是个优秀的大赛型选手
(2)Li, who was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badminton talent as a child, was steered into tennis before her teenage years, but had to be coaxed back into the game in 2004 after walking away to study media at university.
(四)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这一点与心理过程相似,与物质过程不同。语料中,行为过程的运用了反应了体育运动中所特有的过程。如:
(1)沉重的压力让莎拉波娃在赛点上送出双误,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将中国一姐送进了决赛
(2)Chinese sports fans were toasting Li Na on Saturday as she became the country’s first tennis player to win a grand slam singles title, a triumph described as “miracle” by state media.
(五)言语过程中“讲话者”不一定是人,在言语过程中,“受话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出现。“讲话内容”可能是要传递给受话者得某个信息,也可能要受话者做某件事。在语料中,汉语语篇的言语过程相比英语语篇较少,而英语语篇较重视言语过程。如:
(1)在她横扫白俄罗斯天才阿扎伦卡闯入法网四强后,法网官网就曾经撰文感叹:李娜简直就是为大满贯而生的
(2)”The Chinese have always been a little behind in tennis, but we kept working hard and today we have won our first championship, and what a groundbreaking victory it was,” said Song Qiaosui, 30, who cheered on Li with friends in a sports bar in Beijing’s fashionable Sanlitun district.
对比语料差异之处,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语篇的物质过程比例高于英语语篇,首先这与汉英语法、句式结构差异有关。第一,汉语语法以名词为重,使用频率上动词占优势;而英语语法以动词为重,使用频率上名词占优势。物质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来体现,物质过程的数量与动词数量联系紧密。第二,汉语用词造句成章得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英语则是采用形合法。由于汉英语言表达句式结构不同,长短相异,且汉语趋动,英语趋静,故预料中汉语的小句数量、物质过程数量及所占比例均高于英语
我们还发现,汉语语篇中的言语过程的比例明显少于英语语篇。在《信息时报》的新闻中,引用的言语较少,整个语篇我们只能看见一个引号的引用,以及“法网官网就曾经撰文感叹……”这样的言语引用。而在The New York Times的整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六处完全引用别人的话语,如:“said Song Qiaosui”,“wrote”,“said the 26-year-old”等。言语过程的比例差异折射出了中西方文化特征。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重视内敛、求同、和谐,语言表达含蓄、委婉;而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重视外倾、求异,与中国恰好相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