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现状及其发展
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现状及其发展XX年6月12日至13日,国务院在京召开首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指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特殊问题……因此,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民族团结、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深刻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采取更加切实、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加以推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自古以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就是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其民族文化传播与文化事业发展独具特色。XX年湖北省委出台《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XX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在民族县(市)实施616工程的通知》,要求6个省直机关、1名省领导对口支援1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为对口县市办6件实事。省十一五规划“两圈一带”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恩施州的发展;宜万铁路、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加快恩施州的腾飞插上了“双翅”。XX年1月省委、省政府确定“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其作为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举措。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与文化事业发展再次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一、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现状综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传播则具有对内积淀凝聚与对外渗透融合的双重功能。所谓对内积淀凝聚,是指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于本地域民众所产生的传承文化、凝聚人心、弘扬民族精神、指导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所谓对外融合渗透,是指民族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过程中,所实现的价值观念的分化、融合与渗透的社会功能。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共同体。从我国“边安内稳”的和谐大局来说,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差异性特征鲜明,文化传播及文化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大空间
以恩施州而言,共有29个民族,其中1000以上人口的民族有9个,形成丰富的民族文化生活基础。恩施州地域景观人文特点鲜明,与秀美的“绿色”自然山川共融,形成地方民族文化生活的独特风貌,极具传播价值。恩施州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底蕴深厚,地理方位提供了独特的地缘文化条件,体现出不同文化交流与碰撞。长期以来,这里的地理环境闭塞,原生态的文化资源得到较好保存,从而为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点。XX年恩施州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州”的战略,XX年3月颁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XX年州委州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若干意见》。目前,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播,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各县市政府部门形成共识,各县市对民族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高度的积极参与意识
(二)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及传播形式多种多样,民众参与度高,较好地发挥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恩施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交流交融,土家、苗、侗等各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摆手舞、铜铃舞、滚龙连响舞动山岳;山歌、情歌、撒尔嗬歌海如潮,恩施州被称为“歌舞之乡”,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恩施州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土家族素有“蛮人巴女唱竹枝”的传统,“唱民歌答和为乐“的习俗。鄂西少数民族地区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恩施州从XX年代末就开始举办“清江闯滩节”、“女儿会”等。近年来,恩施州各县市积极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传播民族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XX年到XX年,分别有土家民族歌舞《春满峡江》、大型土家民族风情歌舞《比兹卡》、精心编排的“肉连响”、“土苗兄妹”组合、“比兹卡”组合、“撒尔嗬”组合等节目获得全国性比赛大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也自然而然传承了民族文化,形成很强的民族向心力
(三)旅游业成为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恩施州各县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如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宣恩彭家寨,来风摆手堂,鹤峰董家河与容美土司遗址等。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各县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