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改扩建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改扩建项目

宁蒗民中校园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宁蒗彝族自治县 联系人:邱文泉 填报日期:2007年4月6日  通讯地址:宁蒗民族中学 邮  编:674300 联系电话:0888-5521543 目  录    一、概论    二、项目概要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 四、项目学校区域内竞争优势 五、项目建设条件 六、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七、环境保护 八、项目组织与管理 九、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十、工程招投标 十一、资金筹措 十二、财务分析 十三、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 十四、结论与建议 宁蒗民中校园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论 宁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民中)建校27年来,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在小凉山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上,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小凉山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启迪民智等方面作出了极大贡献,先后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9300多名合格人才,被誉为“小凉山人才的摇篮”。“治穷先治愚”,“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的发展推动宁蒗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宁蒗县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唯一的有效途径。宁蒗民中在宁蒗县改革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宁蒗民中的快速发展,代表着宁蒗教育质的飞跃。”“云南省教育改革会议”在文山召开以后,各地高中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宁蒗民中作为云南省首期创办的十九所民族中学之一,勇当时代先锋,重改革,谋发展,以显赫的办学业绩,高质量的品牌,名扬滇西北高原。由于宁蒗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起步晚,过去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宁蒗民中的硬件设施建设处于滞后状况。由于建校时设计规模较小,以致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紧缺的四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深入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难于扩大,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办学需求却日益增长,供需矛盾必须得到解决,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标本兼治”,通过多元化渠道,引入资金,扩建校园,将是宁蒗民中办学史上一次改革方式的重大突破,此举必将开创宁蒗教育发展的新天地,拓宽宁蒗高中教育发展的空间,较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丽江市宁蒗民中校园改扩建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以现校园教学区为中心,采取拆旧建新的办法完成。1、东扩:向运动场东西山坡地扩展,修建学生食堂、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建造为师生生活区和运动区;2、拆除旧教学楼和教学楼旁旧食堂、火房及教工宿舍,修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各一幢,建造为规范的教学区;3、修建改造校园通道,充分利用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的空地,加强绿化美化工程,为师生提供自由活动、看书、静脑、休闲的场所,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认真规划,充分利用校园空地,共建设各类建筑面积1659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00多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实验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如:运动场、校园通道、绿化工程等。 (四)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 项目法人:丽江市宁蒗县民族中学 法人代表:邱文泉 (五)项目法人简介 宁蒗民中创办于1981年,是云南省首期创办的十九所民族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1993年开始,先后从江苏省海安县群体引进五轮103名高中教师到校支教,是宁海两县领导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智力扶贫的典范,民中是东西教育合作的产物。有海安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民族中学教学业绩突出、质量上乘。现有28个高中教学班,14个初中教学班,2949名在校生,有专任教师152人,其中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60多人,获得国家级表彰1人,省级表彰18人次,市、县级表彰200多人次,教师群体优秀,结构合理。学校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每个教室都安装上了闭路电视,有卫生地面语音接收站、多媒体制作中心、校园广播站、微机房、语音室、专用画室等现代办公条件和教学设施,校园网已全面开通。校园环境幽雅、舒适,融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始终坚持“面向小凉山,培养各民族优秀儿女”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鲜明,素以“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享誉市内外。学校具有丰硕的办学成果,建校以来,中考升学率一直在85%以上,有十一年获全市第一名,高考升学率1994~2002年,九年蝉联全市第一,2003~2007年均保持在70%以上,名列丽江市前茅,2006、2007年升学率分别为76.3%和85.6%,创历史新高。升学率处于丽江市四县一区之首。显著的办学成效,丰硕的办学成果,使宁蒗民中不断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连续2次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4次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次评为“云南省红旗团委”,先后多次评为市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