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学校教育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学校教育【摘 要】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大力兴办儒学、社学、义学,推动了瑶族子弟向学之风的形成,培养了一批瑶族知识分子。但受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瑶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亦十分突出,并一直影响至今
【关键词】明清时期;瑶族;学校教育
【作 者】玉时阶,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南宁,530000;胡牧君,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南宁,530000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XX年有向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岁贡”和“选贡”学员的义务,这对瑶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广西的大藤峡、广东的罗旁瑶族起义后,明王朝出于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更加注重瑶族地区的学校建设。在瑶族地区增设州、县,增派军队驻守的同时,还在府、州、县治所在地及圩镇设置学校招收瑶族子弟入学。如嘉靖初,唐胄“迁广西提学佥事,令土官及瑶蛮悉遣子入学”。⑨《明太祖实录》卷197亦记载说,洪武年间,曾在“忻城山洞瑶蛮”处,“建学立师”。清王朝在统一中国和平定“三藩之乱”后,就将设学校以培养封建人才作为其巩固政权的长远策略之一,并对瑶区教育加以重视。如在“广东连、韶、琼等处”,“设瑶黎各学”⑩。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又准议,“粤东凡有黎瑶之州县,悉照连州一体多设官学,饬令管理厅员督同州县于内地生员内,选择品行端方通晓言语为师,给以廪饩,听黎瑶子弟之俊秀者入学读书,训以官音,教以礼义,学为文字。”[11]清人成守廉《蓝山县图志》卷七记瑶人事说,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提督苏元春在镇压当地瑶民起义后,“事平,诏设瑶学二名,建书院一所,以教其子弟,而示绥来焉。”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先进的中原地区和周边的汉族地区相比,还处于较落后的地位。特别是瑶族子弟多不通汉语,汉文化教育起步迟,基础差,生员少,一些府、州、县官员为节省地方财政开支,又将新设置的学校停办。如当时的广西荔波县(今属贵州省),自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设县治,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其县因“生员苗蛮瑶僮乌央舌之徒,教养无成,不堪选贡,徒费民供,无益国家”,而“罢广西荔波县儒学”。[12]广西思恩、忻城二县儒学,也因“县民稀少,多是瑶、僮,非但言语不通,不堪训诲,抑且不愿入学,徒存学官,无所施教”,最后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裁掉。[13]其保留下来的学校,多招收地方上官吏、豪绅的子弟,或是屯戍瑶区士兵的后裔,或移民后裔,瑶族百姓子弟多未受其实惠。
社学 由于府、州、县儒学未能使大多数瑶族子弟入学,于是,为了加强对瑶族人民进行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明王朝又在瑶区普遍设立社学,进行启蒙教育。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诏令天下立社学,“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14]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诏令社学凡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家生员。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又“令各府、州、县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送入读书,讲习寇、婚、丧、祭之礼”。[15]因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央王朝对瑶族地区社会教育的贯彻、实施也略具特殊性。允许“选其子弟聚城,令社师教之”;[16]或 “于适中地方立社学,择师训蒙”。[17]如广东阳山县永化,为“瑶人地”,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赵文祯招安为编氓,出籍供赋,乃丈田升科,置瑶目,立社学,派定三租,与三乡均”。[18]湖南郴州有延寿峒社学、龙虎峒社学、城溪峒社学,“俱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刘缙立”。[19]湖南蓝山县,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39年),“于大桥山下瑶内,拔其驯优者,列之黉序,以为羁縻之术,瑶学殆设于其时矣。”[XX年(公元1657年),“复设广东雷、连各瑶峒社学一所,教读一名。”[22]不少州、县,大兴办学之风。如广西容县,“社学,城乡共五十所”。怀集县(今属广东),共有“社学十所”。[23]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以,瑶区的社学发展也大不相同,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方,社学兴办较多,反之则少。怀远县(今三江侗族自治县),仅有社学一所,“在古宜甲”。[24]恭城,也仅一所,“在北乡常家村”。[25]特别是义学兴办后,各地社学数量日减,尤其是嘉庆、道光之后,不仅新建社学很少,而且原有的社学有的还被义学所取代。如怀集县原有社学十所,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全部改为义学。[26]平乐原有社学二,“一在西门外塔街,一在府儒学左,俱废。”[27]
义学 清代还在瑶族地区兴办义学。清王朝最初创办义学是为了抑制书院的发展。各地的书院因学术争鸣气氛较浓,引起清初统治阶级的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10-01-03 保育师 人社厅发[2021]92号.docx
- 教师电子教案申请书模板.docx VIP
- 个人信用报告征信简版电子版PDF版2024年2月最新版带水印可编辑.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电力生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潜力与投资报告.docx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 高分子材料概述课件幻灯片课件.ppt VIP
- 财务报表基础知培训.ppt VIP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docx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23.docx VIP
-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