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故地壮族巫、麽、道信仰考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镇安故地壮族巫、麽、道信仰考察

镇安故地壮族巫、麽、道信仰考察【摘 要】 镇安故地史称镇安府,自古为壮族聚居地,操壮语南部方言 德靖土语。民间信仰巫、麽、道并存,以道为尊;法事仪式大都是巫、麽、道各种神职人员 共同参与,通力合作;而镇安故地壮族民众对巫、麽、道信仰的虔诚和根深蒂固,是巫 、麽、道民间信仰延续不衰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镇安故地;壮族;巫麽道;民间信仰 【作 者】黄桂秋,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南宁,5300 01;侬兵,广西大新县下雷中学高级教师。广西大新,532300 【中图分类号】B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4-454X(XX年间《镇安府志》记载:壮人“疾病不事医药,专信巫鬼。 杀牲 宰牛,罄竭所有。”“镇俗凡有疾病,不事医药,专请鬼婆祈禳,且鬼婆皆系年轻妇女,彻 夜呕吁。”道教进入广西地区的时间 大约在东汉,而传入镇安府辖地的时间最迟在元明时期,明洪武年间在镇安府城东(今德保 县)已建有道教三清观,在土向武州(今天等县)有玄天观。明清时期,由于封建朝廷的抑制 ,道教走向衰微,出现了向世俗转化的倾向,由原先的修身养性、炼丹向诵经拜忏、祈祷斋 醮发展,内容充入大量的民间神祀、鬼神崇拜等元素,道教渐渐融入当地民间信仰之中。 在镇安府辖地,道士变成了道公,其法事仪式逐渐与当地民间巫、麽信仰合流 一、巫、麽、道信仰并存,以道为尊 在镇安故地,道公班有释迦牟尼派和张天师派两种,前者据说来自四川峨眉山,受佛教影响 较深,后者即正一道。两派道公经卷用汉字书写,用汉语西南方言诵唱。当地道公认为,道 教从中原地区传入,大概在唐宋时期,那时汉族文化普遍在壮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广泛推 行,儒学深入民心,私塾到处建立,道教也应时传播,儒道并举,壮族民众乐于接受。壮族 有语言没有规范通用的文字,汉字成为壮族的书面语言,塾师用广西官话教读,用壮语讲解 ,双语教学 古已有之。诵读道教经文也是学习汉语的一个途径,私塾生员往往是道教信徒,道教便这样 在壮族地区流行了 巫教是土生土长的壮族宗教。巫经用壮语念唱,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壮语巫经其实是壮族 语言的精华,它集壮族韵文之大成,铺陈感人,比喻生动,意味深长。壮族巫经、山歌 、谣谚是壮语的精粹所在。壮族巫经的容量很大,而祭祀、祈祷、神人相通等方面的唱 词就比山歌、谣谚丰富,可以说,壮族巫经是壮族语言的珠玑 在镇安故地,巫教还分为麽、(亻夭)、仙几个类型 ,仙 又有几种名称,有的叫“密”,有的叫“娲”,有的叫“拨”或“相”,叫 法不同,指的是同一种神职人员。这几个字的壮语读音,与粤语读音较接近。其中,“拨” 与(亻夭)同音,这个字的壮音与粤语读音相同,在 当地指不同的神职人员 道、麽、(亻夭)的神职人员是男性,仙(密、娲、拨、相)的角色可男可女。在称谓上,道 公称卜道,麽公称卜麽、(亻夭)公称卜拨,“卜” 指成年男性 。仙一般指女性,叫乜仙,乜指成年妇女。但这类神职人员有多种叫法,男女均可担当,故 有卜密、乜密、卜娲、卜(亻夭)、 乜拨、 卜相、乜相之别。从这个角度分析,仙(密、娲、拨、相)的产生最早,可以 说是母系氏族的产物,因为麽、(亻夭)都没有女性 ,只有仙(密、娲、拨、相)才有女子参加,而且这个角色女 多男少,足见仙(密、娲、拨、相)是巫教的主流。在男子当权的社会里, 壮族妇女能在神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以施展她们的作为,所以说,壮族妇女在社会上享 有的特殊地位 南壮方言称蚂蚁为“密”。壮族的十二生肖有乌鸦和蚂蚁,以乌鸦代兔,蚂蚁代羊。壮族崇 尚黑色,以黑为美,在穿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乌鸦全身皆黑,羽毛黑得发亮,投合壮族先 民的审美观,乌鸦就成为十二生肖的一员。蚂蚁善群居,有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勤劳勇敢, 生生不息,这大概是把蚂蚁列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原因。称壮族仙姑的神职人员为乜密,称男 性巫师为卜密,恐怕与崇拜蚂蚁有关。至于称巫为娲,那就是带有原汁原味 的地方色彩,是 原生的原始宗教名称。巫教的“娲”是救世主的化身,赢得世人的敬重,在 缺医少药的时代 ,尤其如此。镇安故地有人叫仙为“拨”,(亻夭) 与拨通,其实两者经卷不同,唱法 各异,各有身份,当地人一看就明白,只是称呼相同而已。有人也叫女巫为佛婆,这都是没 有统一正名的称谓 本文为了明确概念,按照镇安府故地的实际情况,把巫教分为麽、(亻夭)、仙三类,仙又有密、 娲、拨、相多种名称,属同名异称。为了避免混淆,把巫与仙等同起来,称 巫不称仙,如巫 师、卜巫、乜巫等,凡属具体事例,则用卜密、乜密、卜娲、乜娲等称呼。道、麽、(亻夭)皆男性。(亻夭)乜称拨,以(亻夭)为准。时至今日,大新 县硕龙镇巷口村已有两个女(亻夭),一赵氏,一许 氏 ,年三十余。赵氏在同道公登坛时,偶尔也帮道公奏乐,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