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材料力学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其它塑性材料拉 伸时的力学性能 名义屈服极限 与低碳钢相比 共同之处: 断裂破坏前经历较大 的塑性变形; 不同之处: 有的没有明显的四个 阶段。 合金钢20Cr 高碳钢T10A 螺纹钢16Mn 低碳钢A3 黄铜H62 对于没有明显的屈服 阶段的塑性材料,工 程上规定: 用产生0.2 %塑性应变时的应力 作屈服指标,称为名 义屈服极限,用?0.2 表示。 名义屈服极限 ?P0.2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E, ?s与拉伸 时大致相同。 因越压越扁, 得不到 ?b 。 金属的压缩试件: 短圆柱,其高度与直径之比为 1. 低碳钢压缩 时的? -? 曲线 1.5~3。 2. 铸铁压缩时的? -? 曲线 抗压强度极 限比抗拉强度 极限高4~5倍。 破坏断面与 轴线大约成 45?~55?的倾 角。 小结 比例极限 ?P 弹性极限 ?e 屈服极限 ?s 强度极限 ?b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塑性材料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相同。 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 弹性指标 强度指标 名义屈服极限 ?P0.2 4.5 失效、许用应力 前述试验表明,当正应力达到强度极限бb时,会引起断裂;当应力达到屈服应力бs时,将产生屈服或出现塑性变形。构件工作时发生断裂或显著塑性变形,一般都是不容许的。所以,从强度方面考虑,断裂时构件破坏或失效的一种形式,同样,屈服或出现显著塑性变形,也是构建失效的一种形式,一种广义的破坏。 根据上述情况,通常将强度极限与屈服应力统称为材料的极限应力,并用бu表示。对于脆性材料,强度极限为其唯一强度指标,因此以强度极限作为极限应力;对于塑性材料,由于其屈服应力小于强度极限,故通常以屈服应力作为极限应力。 4.5 失效、许用应力 根据分析计算所得构件之应力,称为工作应力。在理想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拟可使构件的工作应力接近于材料的极限应力。但实际上不可能,原因是: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常常估计不准确;构件的外形与所受外力往往比较复杂,计算所得应力通常均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性;实际材料的组成与品质等难免存在差异,不能保证构件所用材料与标准试样具有完全相同的力学性能,更何况由标准试样测得的力学性能,本身也带有一定分散性,这种差别在脆性材料中尤为显著;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构件的实际工作条件比设想的要偏于不安全的一面。除上述原因外,为了确保安全,构件还应具有适当的强度储备,特别是对于因破坏将带来严重后果的构件,更应给予较大的强度储备。 4.5 失效、许用应力 由此可见,构件工作应力的最大容许值,必须低于材料的极限应力。对于由一定材料制成的具体构件,工作应力的最大容许值,称为材料的许用应力,并用[б]表示。许用应力与极限应力的关系为 [б]= бu/n 式中,n为大于1的因数,称为安全因数。 如上所述,安全因数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各种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安全因数或许用应力,可从有关规范或设计手册中查到。在一般静强度计算中,对于塑性材料,按屈服应力所规定的安全因数ns,通常取为1.5~2.2;对于脆性材料,按强度极限所规定的安全因数nb,通常取为3.0~5.0,甚至更大。 4.5 失效、许用应力 构件在应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疲劳破坏,所以疲劳破坏也是构件破坏或失效的一种形式。我们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疲劳破坏。 实践表明,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构件,虽然所受应力小于材料的静强度极限,但经过应力的多次重复后,构件将产生可见裂纹或完全断裂,而且,即使是塑性很好的材料,断裂时也往往无显著地塑性变形。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构件产生可见裂纹或完全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破坏,简称疲劳。如传动轴疲劳破坏会出现断口光滑区和粗粒状区。 4.5 失效、许用应力 此外,由于近代测试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在疲劳断裂前,在断口位置早就出现了细微裂纹,而且,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增加而扩展。 根据长期的试验与研究,人们对疲劳的过程与机理,逐渐形成明确看法。原来,当循环应力的大小超过一定限度并经历了足够多次的交替重复后,在构件内部应力最大或材质薄弱处,将产生细微裂纹(即所谓疲劳源),这种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增加而不断扩展,并逐渐形成为宏观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由于应力循环变化,裂纹两表面的材料时而挤压,时而分离,或时而正向交错,时而反向交错,从而形成断口的光滑区。另一方面,由于裂纹不断扩展,当达到其临界长度时,构件将发生突然断裂,断口的粗粒状区就是突然断裂造成的。因此,疲劳破坏过程可理解为疲劳裂纹萌生、逐渐扩展与最后断裂的过程。 4.5 失效、许用应力 以上分析表明,构件发生断裂前,既无明显塑性变形,而裂纹的形成与扩展不易及时发现,因此,疲劳破坏常常带有突发性,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据统计,在机械与航空等领域中,大部分损伤事故是疲劳破坏所造成的。因此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