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在沪战俘集中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侵华日军在沪战俘集中营

侵华日军在沪战俘集中营“记忆是一种责任”。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上海徐汇区兆丰西路和小木桥路东三家里一带,建立了一个奴役、杀害中国战俘的集中营,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幸存者越来越少,承载着这段痛苦的记忆和心灵创伤的耄耋老人,随时都将离开这个世界,抢救历史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今天,我们把走访调查的口述史实和镜头记录下的历史公布于众,目的是让事实还原,让历史归真,警示后人。 市民和市长信箱 XX年春寒料峭的3月4日,上海市“市长信箱”收到了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王元年(已退休)发来的电子邮件,反映上海有一个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用以关押和迫害中国抗日将士的“东方奥斯维辛”,即徐汇区兆丰西路和小木桥路东三家里一带建立的中国战俘集中营。来信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查寻和采访一些见证历史的老人,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史为鉴,警示后人。韩正市长高度重视这封来信,在日理万机中批示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信访办:“请徐汇区政府查核。”徐汇区人民政府领导当机立断批示:“请档案部门处理。”从3月29日开始,徐汇区档案局(馆)党政领导以抢救历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开始了艰苦的搜寻和采访见证这段血腥历史的耄耋老人 战俘集中营的建立 抗日战争前,兆丰西路工房1号~342号及小木桥路东三家里地块,原是一片坟山和菜地,属龙华寺地产,后有居民筑屋居住。1938年,侵华日军强行赶走当地中国居民,烧、拆民房,在东三家里建造了中国战俘集中营,关押被俘中国抗日将士中的“主犯”和“要犯”。原东三家里99号有一处小平房,曾是侵华日军刑罚俘虏的刑讯室和麻电室。为了保证侵华军用物资的供给,日军在兆丰西路建造了占地面积7553平方米的15排300多间的简易平房,作为苦役营,供从东三家里中国战俘集中营释放后强制来日晖港北票码头和铁路南站作苦力的俘虏居住,俗称“俘虏所”。在战俘集中营和苦役营之间,有一条旧铁路,东连兆丰路,西接龙华站,铁路原是国民党军队建造的,抗战时期成为侵华日军的运输线。在集中营的东边(今小木桥路上海市第四粮食仓库处),有一块空地被称为“乱葬地”或“灵魂滩”,是被残害致死的中国战俘尸体掩埋地。集中营四周拦有电网和铁丝网,大门口设岗哨,戒备森严 中国战俘的由来 据兆丰西路工房19号80多岁的居民袁绪祥和俘虏兵后代王元华介绍,集中营的中国战俘主要来自国民党军的抗日官兵,另有小部分共产党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官兵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在敌后进行抗日的部队主要部署在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省。晋绥地区有卫立煌指挥的南路军共计16个师另4个旅,以中条山、王屋山为根据地,担任中条山守备及晋南地区游击任务。1941年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以中条山为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损失过半,中条山失守,部分抗日将士成为战俘 1939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鲁苏战区,以于学忠为总司令,辖有第57军及第89军等7个师,其中第57军军长缪澄流担任鲁南南部游击作战,第89军担任苏北游击作战。1942年,日军对于学忠部进行多次扫荡,使其遭受重大损失,第57军一些官兵也沦为战俘。1943年2月,日军又向淮安以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第89军遭受重大伤亡,一批官兵不幸成为战俘 这些国民党军队的抗日官兵被俘后,先是分别关押在安徽省俘虏营和南京浦口集中营,后因日军战事需要,被相继押往上海兆丰西路和小木桥路东三家里俘虏营 日军奴役和杀害中国战俘 1916年出身于安徽的王仕训,现年已90高龄,是兆丰西路和东三家里中国战俘集中营的亲历者和幸存者。1943年投奔安徽抗日游击队,8月,在安徽怀宁县被俘,被俘时穿的是便服,日本兵就认定他是八路军的游击队,为了免遭日军的残害,他借了一套军服,冒称是汪精卫的“和平军”,先被关押在安徽,后被押往南京浦口集中营扛煤。在南京浦口集中营一年内,他亲眼所见有些中国战俘扛不动沉重的煤包,被日本兵扔进长江淹死。还有几名共产党俘虏计划带领40多名战俘出逃,因集中营人员复杂,风声走漏,日军就在营房门口架起两挺机枪,枪杀了几十名中国战俘。那年,王仕训也想出逃,未成,被日本兵反吊起来,用棍子敲头,敲昏过去,再用冷水浇醒,右大腿根部也被日军刺刀深深地戳了一刀,至今伤疤在身。之后,他被押送到上海小木桥路东三家里集中营当伙夫,碾米烧饭。据他回忆,1944年至1945年的东三家里集中营,关押的中国战俘有XX年92岁的李翠喜老人,当年她前夫王志昂是国民党中央军,在河北被俘后,被日军押送至上海东三家里集中营,她千里迢迢从河北带着大女儿寻夫到上海,居住在东三家里附近,每天隔着铁丝网看亲人。有一天,她看到几个俘虏因饥饿偷吃碾好的生米,她于心不忍,把自家的一碗饭盛来通过铁丝网传给俘虏吃。宫本见后,嘴里喊着“嘶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