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语堂等论翻译
Appreciation of Translation From E to C 林语堂论翻译(1933) 林语堂论翻译:忠顺美 翻译是一种艺术。凡艺术的成功,必赖个人相当之艺才,及其对于该艺术有相当之训练。? 翻译的艺术所依赖的是: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技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 ? 翻译标准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剧)的关系,当然不是“雅”所能包括的。 ?这三个标准就是:第一,译者对于原文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第二,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第三是译者与艺术的问题,也就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 ? 一、忠实,一要达意,二要传神,三是比较忠实,而不是绝对忠实。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一字有一字的个性,在他国语言觅一比较最近之字则有,欲觅一意义、色彩、个性完全相同的字则没有。例如中文极平常之“高明”、“不通”、“敷衍”、“对付”、“切磋”、“隔膜”、疏通“,都是不可译之字。 ??二、通顺,即如何将西文之思想译成中国文字。? ? 第一,译者必将原文全句意义详细、准确的体会出来,吸收心中,然后依此全句意义按中文语法译出。? ? 第二、行文时须完全根据中国心理。?一语有一语之语性,语法句法如何,皆须跟从一定之习惯,平常所谓”通“与”不通“,即其句法是否跟从其习惯。凡与此习惯相反者,即所谓“不通”。? ?三、翻译与艺术文——以上所论翻译之忠实与通顺问题,系单就文字上立论,求译文必信必达的道理。但是还有翻译艺术上之问题,也不能不简略考究一下。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 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translation as a fine art), 且所译原文,每每属于西洋艺术作品,如诗文小说之类,译者不译此等书则已,若译此等书则于达用之外,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 译艺术文最重要的,就是应以原文之风格与其内容并重。不但须注意其说的什么,并且须注意怎么说法。凡译艺术文的人,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我们可以说翻译艺术文的人,须把翻译自身事业也当做一种艺术。这就是Groce所谓翻译即创作,not reproduction, but production之义。 林语堂的《翻译论》发表于1933年,距今已七十余年,主要针对汉译英讨论翻译。林语堂是作家学者和典籍译家,曾英译或编译了《论语》、《老子》、《庄子》等典籍。他在对翻译的性质、过程、标准与译者的责任等方面观点对典籍英译同样很有参考意义。以罗新璋(1984:856)来说:林语堂将严复的“译事三难”的理论继承下来,加以发展,不仅奠下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还启发了后来的翻译工作者。50年代和60年代的翻译理论基本上没有超出严复和林语堂这两位大家所讨论过的范畴,所异者只是表达方式而已。 Chuangtse, Mystic and Humorist: Lin Yutangs Introduction Jesus was followed by St. Paul, Socrates by Plato, Confucius by Mencius, and Laotse by Chuangtse. In all four cases, the first was the real teacher and either wrote no books or wrote very little, and the second began to develop the doctrines and wrote long and profound discourses. Chuangtse, who died about 275 B.C., was separated from Laotses death by not quite two hundred years, and was strictly a contemporary of Mencius. Yet the most curious thing is that although both these writers mentioned the other philosophers of the time, neith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