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井数字处理与解释
干层 干层(21号层) SP负异常幅度较小; CON1≈520mS/m; ML正差异幅度差较小;这说明该层泥质较重,渗透性较差,偏干的可能性大。 干层 干层(21号层) 在处理成果图上表现为,泥质含量SH高; 渗透率K数值较低; 含水饱和度Sw与束缚水饱和度SWIR基本重合,表明产层不含可动水; 残余油PORF多,没有可动油PORW,束缚水饱和度SWIR高. 典型的油、气、水层 地层 孔、渗性 Rt/Ro SP 侵入特性(RmfRw) 孔隙度测 井显示 录井油气显示 油层 较好 ≥3~5 一般小于纯水层 低侵或不明显 ? 油气显示好, 气层 较好 ≥3~5 一般小于纯水层 低侵或不明显 φn小,φa ,φd大 气测异常大,录井有显示 水层 较好 ≈1 幅度最大 高侵 ? 无油气显示或含稠油 油水同层 较好 2~4 介于油、水层,底部幅度大 低侵或不明显,高侵 ? ? 气水同层 较好 2~4 介于油、水层,底部幅度大 低侵或不明显,高侵 气水界面上与气层相同 ? 含油水层 较好 接近水层 接近水层 高侵 ? ? 干层 差 ? 无或很小 无侵入 ? ? 测井分析成果的影响因素 ①岩心取到地面因其固结不好而膨胀,对Φ的分析值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测井计算的Φ不能简单地与地面常规分析的Φ数据对比。应用经压实校正后的数据来检验测井计算结果.每个油田都应有适当数量的地层条件下的Φ分析数据。 ②做泥质砂岩Φ分析时,因烘干样品时泥质中的束缚水被蒸发,导致Φ的分析值较测井计算结果高。泥质含量高,差异愈大。在对比时一定要参照岩性特征做具体分析。 ⑧目的层太薄或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时,测井分辨率下降。要用与测井纵向分辨能力相应的窗长,对岩心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改善测井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的对比效果。 检验方法:关键井检验、区域检验 建立模型及关键井处理成果检验 将模型推广到全区-----参数编辑和数字处理 测井数字处理出来的参数是逐点排列的,为了计算平面上的参数分布,需对每口井的每个储集小层的参数作简化描述,这个处理过程就叫参数集总 算术平均 对数加权平均 厚度加权平均 累计求和 参数集总 提纲 一、测井基础 二、数据处理 三、测井解释 在一定范围内,即在地层水基本相同的井段内,对岩性相同的地层进行储层岩性、含油性、电性的比较,找出纯水层及有把握的油层,再互相比较,由易到难,逐层解释。 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1.纵向对比 2.抓主要矛盾 在油水过渡带以上有利井段,抓住渗透性变化,区分油气层、干层; 在油水过渡带,抓含油性变化,区分油气层、油(气)水同层、水层; 在油气层中,根据孔隙性变化区分油层、气层。 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3.横向对比 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与邻井对比,使解释结论符合区域规律。 4.分析各项资料,去伪存真 典型的油、气、水层 1.典型水层(标准水层) 典型水层指岩性、孔隙性、渗透性较好但不含油的储集层。 岩性较好一般是指岩性较纯、含泥质较少,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伽马显示低值、自然电位有异常幅度、微电极有正差异; 孔隙性较好就是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值,在孔隙度曲线上(如中子、声波、密度)反映较大的孔隙度数值,处理成果图上显示较大的地层孔隙度; 典型的油、气、水层 典型水层(标准水层) 渗透性较好在测井曲线上显示微电极有较大的正差异,自然电位有较大的异常幅度,计算的渗透率数值较高; 不含油在电阻率测井曲线上显示电阻率较低,深、中、浅三电阻率组合显示为高侵电阻率模式,即R浅 R中R深; 典型水层(标准水层) ①储层厚度较大 ②录井、取心无油气显示 ③GR或SP幅度最大,孔隙度与相邻其他储层相近,深探测电阻率最低,且常有泥浆高侵的特点。 ④处理成果图上泥质含量低,岩石孔隙度全含水,含水饱和度接近100%,且明显大于束缚水饱和度。 典型的油、气、水层 水层(20号层) GR≈60API; SP负异常幅度大且幅度差明显大于邻近油层; AC≈112μs/ft,这说明该层孔隙性较好; RILD≈1.5Ω·m,电阻率值明显低于邻近的油层,且八侧向中感应深感应,高侵特征明显。 典型水层(标准水层) 水层(20号层) ML正幅度差明显,渗透性好; R4≈1.8Ω·m数值较低远低于邻近的油层; CON1≈740ms/m,CON1与SP变化趋势呈同向对应,油层的感应电导率凸起与自然电位的变化趋势呈反向对应。若自然电位为正异常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流体输配管网Ch7枝状管网水力工况分析与调节.ppt
- 浅论朱自清散文中修辞法的运用 最终版.doc
- 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ppt
- 浅水洼里的小鱼 4.ppt
- 浅谈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与防范.doc
- 洛杉矶(英文介绍)丰富内容.ppt
- 浅说燃烧测试.doc
- 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的器乐教学毕业论文-论文.doc
- 浅谈捷安特生活馆售后服务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doc
- 浅水洼里的小雨PPT课件.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