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浇混凝土斜柱施工应用技术汇编
现浇混凝土斜柱施工应用技术
一、工程概况
xx中心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门立交桥西南角,东临外交部大楼,北临南竹竿胡同,与朝阳搜候二期连接,西邻东二环,南邻大方家胡同。本工程总占地面积52627.22㎡,工程建筑面积为330117m2,其中地下三层,地上15层,由四栋塔楼组成。每栋塔楼形状近似椭圆,每栋塔楼的中空部分为中庭。
本工程自地上一层向外扩张至四层。自地上五层向内收缩至十四层。首层外环柱向外扩张共有69个柱,柱截面分别为900*900,1000*1000,1200*1200。首层层高6000mm,二层层高5200mm,三层层高5200mm,地上四层至地上十四层层高3500mm。这给施工带来了以下难题:
(1)每根柱和环梁的角度、截面形状、长度都不一样。坐标体系如何确定;
(2)钢筋如何绑扎;
(3)模板怎样支撑;
(4)混凝土浇筑时怎样保证密实。
本文着重阐述该难题的解决方法。
二、测量放线
为了避免复杂、量大的测量点,又能提高测量精度,先按图纸中注明的斜柱距轴线的距离和斜率计算出梁底位置距轴线的距离作为控制依据。施工中先施工内侧的竖向结构,然后搭设顶板、梁支撑,并支出斜柱与内部上部的空间位置。斜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测量人员观测斜柱顶端下沉和模板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并进行调整。
三、钢筋工程
(1)每个斜柱、折线梁设专人翻样。由于每根斜柱、环梁都不一样。每根钢筋也不一样,因此翻样图中每根主筋和箍筋进行单独编号,单独计算每根柱筋和箍筋的长度,并在料单中注明。下料时对照翻样图和料单对每根主筋和箍筋单独下料。下料后及时系上料牌,料牌上注明斜柱、环梁部位和主筋、箍筋编号,防止混乱。
(2)斜柱的钢筋绑扎
1)绑扎斜柱箍筋的施工工艺:先在一根斜柱主筋上划出箍筋间距线,间距1.5米左右绑一个箍筋,形成钢筋骨架后再用水平尺把此线引到另外几个柱主筋上,根据此线再画间距线,控制箍筋绑扎的平整度。绑扎柱箍筋时注意箍筋编号和斜柱的变化方式,以免用错箍筋。
2)斜柱主筋弯折方法:由于斜柱在每层斜度不一致,因此斜柱主筋在梁柱节点处需弯折。控制斜柱主筋的弯折角度和弯折位置是难点。主筋弯折采用在前台绑扎是人工弯折,在浇筑完下一层混凝土板后,进行弯折。弯折点为结构板面标高位置。
四.模板工程
(1)斜柱
斜柱模板均采用15厚多层板拼制,竖向背楞采用50*100木方,横向背楞采用方钢背楞。下斜面模板用短木方临时固定。绑扎斜柱钢筋后,安装侧面和上斜面模板,并安装柱箍。模板轴向的支撑龙骨是50*100的木方,间距不大于250mm。柱箍采用模板锁固定模板,模板锁分二层每层两道锁两道方钢。首先,用铁钉在布置柱箍处标记并在相对两侧把模板锁挂上;其次,分别在两道锁的卡具上安放两个方钢;再次:在模板锁设有模板锁调节钮的一端同时紧固螺旋钮。这种安装方法简便灵活,工序简单。
图一 模板锁应用示意图
1) 斜柱支撑方案一:
在结构顶板上预埋地锚,每侧均埋设三个地锚。在斜柱底部阴角侧采用两个可变角胎架支撑胎架,架体高度3000 m m,超过3000 m m部分采用架料钢管作为斜撑;斜杆采用钢管连接,横杆间距不大于1.5m,斜柱底部阳角侧采用φ10钢丝绳拉伸。该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220323393.6。
,
图二 胎架形式
图三 斜柱模板支撑图
2)斜柱支撑方案二:
在结构顶板上预埋地锚。每侧均埋设三个地锚。在斜柱底部阴角侧采用架料钢管支撑,共设三排三道。横杆间距不大于1.5m,每道支撑并沿斜柱方向设置斜杆,斜柱底部阳角侧采用φ10钢丝绳索拉结。
图四 斜柱模板支撑图
3)拟定制10套可变角胎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斜度较大的斜柱,采用方案一胎架支撑形式,其它斜柱采用方案二钢管支撑形式。
4)方案一及方案二中斜杆采用钢管连接,横杆间距不大于1.5m,钢丝绳拉索采用花篮螺栓,所有与钢丝绳连接部位采用三道卡扣。
(2)悬挑板及悬挑梁
F1~F3外挑楼板,采用满堂脚手架支设形式,从基础底板-16.3m搭设至板底。
具体要求如下:
1)板底立杆间距为1.2*1.2m(板厚小于250mm);梁底采用采用双排立杆(局部梁底在斜坡上,采用双排立杆,减少对基础的局部压力);梁下位斜柱时,采用两侧支设托梁,
2)立板底部若无硬化,则需要人工夯实,下部铺设木跳板,作为基础;
3)立杆作用与斜坡上时,必须检查斜坡面层与下部土体是否有空洞,检查方法可采用敲击面层,声音确定下部土体状况,或每间隔1~2m,用钢筋穿入土体,确定是土体状况,检查后采用素混凝土恢复面层。斜坡面层下若存在空洞,则需要破除面层,将空洞内填入素混凝土。
4)立杆下部沿着斜坡铺设木跳板,立杆立于木跳板上,沿着斜坡方向设置扫地杆;
5)沿梁两侧及中部,即每跨沿悬挑方向通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J∕T13-363-2021 福建省智慧杆建设技术标准.pdf VIP
-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讲课件-第一章--总论.pptx VIP
- 科学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劳动实践手册教案.docx VIP
- 建筑施工 - L17J104复合外模板现浇混凝土保温系统建筑构造(山东图集2018.1.1实施).pdf VIP
-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讲课件--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pptx VIP
- 高中英语句子成分及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课件(共47张PPT).ppt VIP
- 风管精品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DLT 1572.3-2016 变电站和发电厂直流辅助电源系统短路电流 第3部分:算例.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三坐标智能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pdf VIP
-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精品课件(2024).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