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概要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心理健康概要1

转换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 ????  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自我训练:TRAIN 自我训练 (train) R N A I T 倾诉(talking) 放松(relaxing) 活动(action) 营养(nourishing) 兴趣(interests) 善待受挫的自己 (1)对自己持宽容态度 (2)合理宣泄,适度防御 (3)学习明智的反应: (4)人格修养: 教职工 1、关注工作的兴奋点       教师的教学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不仅教学 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又是有血肉 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可 能是单一重复的。 2、改变内部心理元素    面对教育改革中的新情况,我们不可能改变政策,也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讲,我们首先要注意改变自己。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接纳新思想:比如学生主体功能的价值、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意义等等。 3、善于奖励自己     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就是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为自己喝彩。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为了肯定而活着,有外在的肯定: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有内在的肯定:即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 4、丰富文化生活        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师生关系的改进 积极地倾听与适度地反应  多听少说,先听后说; 点头、微笑、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  站在学生立场,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 保密与承诺的适当使用  向学生承诺,替学生的隐私保密 同事关系的改善 时常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 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弹性处理问题的态度 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 教师与领导要坦诚相对 老师与领导之间缺少交流、就会出现误解。教师抓住一切机会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甚至老师遇到困难、产生师生矛盾时,领导都会欣然地提供建议、帮助解决。 领导少一些挑剔、多一些信任、关心,就会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只要老师和领导坦诚相对,形成良好的局面,就能获得更大的动力和能量,更加快乐地工作。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改革与发展的新世纪,在生活压力沉重、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应善待一切不顺心的事,凡事想开一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健康美丽的人生。 * 教师心理健康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化学教育 薛莲 王佳 唐艺桐 迟鹤 崔玉桐 梁肖 安英利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起的比公鸡早, 睡的比小姐晚。 干的比驴还累, 混的比猪还惨。 管的比警察都宽, 装的比总统都酷。 环境比矿工都差, 收入比民工都少。 听起来比谁都好, 五年后比谁都老。 一条短信:中小学教师生活写照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调查数据: 对68所城乡学校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约有50%的教师存在心理卫生问题 我国一般人群中存在心理卫生问题人数为20%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26.3%的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位,即使工资比现在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 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35.5%的教师愿意转行; 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51.9%的教师会离开讲台。 而更有58.5%的教师感到“工作很累”。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狭义:不具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 (底线标准) 广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发展标准) 心理健康的界定: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在进行心理健康判断时,要注意三点: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