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主观方面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事实上,在适用严格责任的场合,绝大多数被告都是有过错的,只是难以证明。即使存在惩罚无辜者的情形,严格责任的适用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所带来的善远远大于惩罚了个别无辜者所带来的恶。 反对的观点: 1) “肯定论者之所以主张确立严格责任并不是为了处罚邪恶,而仅仅是对那些粗心者和无效率者施加压力,以使他们尽全力履行维护公共健康、安全或道德利益的义务。”当行为人采取了所有正当的注意和措施来避免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危害后果,但危害行为或后果仍然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必要对这些没有过错的人适用严格责任。 2)适用严格责任惩处无过错的人是不公正的,不能仅仅为了公众利益而使无罪过的人承当刑事责任。 (二)偶然故意犯罪与预谋故意犯罪 1、偶然故意,又称一时故意、单纯故意、激情故意、顿起故意。 2、预谋故意。 (三)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 1、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事实发生之前就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心理。 2、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足以发生一定结果的行为后,才产生犯意,并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心理。如医生做手术过程中发现是自己的仇人而放弃手术。 四、犯罪故意的本质 刑法理论上有四种学说: 一是认识主义:即行为人认识到犯罪的事实即构成犯罪的故意。(与过于自信冲突) 二是希望主义:即行为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实施的行为性质及后果,还必须对后果持希望的态度。(与放任的冲突) 三是容忍主义:即行为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实施的行为性质及后果,且结果的发生不违背行为人的主观意志。 四是盖然性说:即以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来决定是否为故意,可能性大为故意。 观点:容忍说。符合我国的立法本质。 第四节 犯罪过失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据此,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失犯罪与犯罪过失的区别 犯罪的过失说明犯罪的心理态度; 过失犯罪强调的是主、客观方面的内容,是行为。 犯罪的过失在构成要素上,也是认识要素与意志要素的有机统一。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是认识要素与意志要素的有机统一。 疏忽大意过失的认识要素: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是在行为人具备预见能力,负有预见义务的前提下,出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疏忽大意过失的意志要素: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否定态度的,在行为即将产生后果时,行为人不希望、不放任、积极回避危害结果的发生。 1、疏忽大意过失的构成要件(特征)。 1)行为人“应当预见”。 首先,行为人应当有预见的义务。义务的来源有: (1)法律的规定, (2)职务、业务上的要求, (3)日常生活准则的普遍要求。 其次,应有预见的能力。 判断行为人预见能力的标准是什么?理论上有不同的见解。 一是主观标准,即以行为人行为当时的情况下行为人自身的素质来确定。 二是客观标准,即以社会上普通人的素质来确定行为人的预见能力。普通人能够预见的,如果行为人属于普通人,那么行为人就应当预见。 三是以主观标准为主、以客观标淮为辅的综合标准。 观点:第三种观点是符合客观实际。 最后,具备能够预见的客观条件。 每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同时,任何案件都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案发时的具体情况对行为人的认识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确定行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时候应当把行为人个体的具体情况及当时所处的环境考虑进来。 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没有预见。 首先,这里的危害结果依法只能是物质性的具体的危害结果,所有的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 其次,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结果(两种情况) 其一,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正在实施某一行为,也了解该行为的违法件,但对这种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没有预见,如果该行为造成了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其二,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正在实施某一行为,也认识到了该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但由于对该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从而导致对结果的社会危害性没有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