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人心魄徽州棠樾牌坊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撼人心魄徽州棠樾牌坊群

撼人心魄徽州棠樾牌坊群去年的一个偶然机会,我和朋友慕名来到闻名天下的徽州棠樾牌坊群 举目望去,只见村头官道上一溜牌坊拔地而起,次第排列,首尾迤逦约有三四百米长,皆四柱三门,骑道而建,高耸巍峨,煞是壮观 一位尾随的农妇“导游”见我们面露惊讶,急忙上前兀自讲了起来 “棠樾牌坊是我们微州最大最典型的牌坊群,由7座建筑牢固、雕刻精美的牌坊组成,其中明代的3座,清代的4座,依照忠、孝、节、义的次序排列,每座牌坊都有一个动人故事……”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来到“鲍灿孝行坊”。抬头看去,只见牌坊上镌刻着“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的额题,挑檐下的“龙凤板”上“圣旨”两字镶其中,横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狮一对,英武异常。四柱嗓墩安放在较高的台基上,使整座牌坊典雅厚重 此坊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旌表”的是明弘治(1488―1505年)年间书生鲍灿的孝行。据说,他对母亲极为孝顺,在老母双脚生疮,延医多年无效的情况下,昼夜吮疮去毒,终于治愈。他的孝行感动乡里,于是向朝廷请旨建造此坊。鲍灿终身没做过官,但其曾孙鲍象贤曾任兵部左侍郎,在抗倭中屡建奇功,所以明王朝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听到这里,我不胜惊讶。虽然这个“右侍郎”对已死去多年的鲍灿来说,没有丝毫实际意义,但它用追赠官爵的形式,“重奖”孝行的“政策导向”则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发生在中国封建时代,孙辈报国受封惠及祖先的奇特现象,出现在有着“三更灯火五更鸡”苦学风气的微州,不正是徽商百年梦想中翘首以待的吗!可以想见,当年请下“旨”来,掏腰包建此牌坊的徽商们,该是何等的自豪和骄傲啊! 走过“鲍灿孝行坊”,便是著名的“慈孝里坊”。它是棠樾牌坊群中资格最老的一座,其背后隐藏的故事更加感天动地。它始建于明永乐(1403―1425年)年间,重建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两朝景仰,长达三百多年。该坊上镌刻着“御制”、“慈孝里”、“明弘治十四年”,为的是“旌表”宋代德佑年间鲍宗岩、鲍寿孙父子争死的感人事迹 事情是这样的,杀人越货的强人抓获了鲍宗岩,将其绑在村口大树上正欲杀害。在这危急关头,藏身草丛中的儿子鲍寿孙跳出,甘愿代父赴死。鲍宗岩见状大吃一惊,要求强人速速用刑,将自己杀死,以求儿子生还。这一幕感天动地,鬼神惊泣,连手举屠刀的强人都愣住了……乾隆下江南经过此地,听到这个故事时也不禁感叹唏嘘,提笔写下“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此坊为卷草式牌楼,系用浙江淳安茶园镇有名的“状元石”建成,四柱冲天,笔立挺拔,正好显示出鲍氏父子在危难时刻慈孝凛然的不屈精神 “前世不修,生在微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当地民谣诉说着微州人的命苦,殊不知,作为徽商之妇的徽州女人,她们的命更苦 眼前的两座“节孝坊”,就是书写徽州女人命苦的。它们拨动着游人的心弦,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凄风苦雨,前路漫漫,迫于生计的徽商,既永远走在回家的路上,更永远走在离家的路上。他们万般无奈,只得把一家老小托付给柔弱、勤劳、善良而又坚贞的妻子。从娶进门的那一刻起,老小之安危,家业之兴旺,族门之和睦……全都撂给她们了。那是一副怎样的重担?她们披星戴月,含辛茹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熬过了多少寒来暑往,黑天白日。“少小离家动别愁,杭州约伴到苏州。妾心难逐郎心去,折柳年年到白头。”悲凉哀婉的徽州竹枝词,声声唱到她们的心底里。她们无时无刻不牵挂那远在天涯的夫君,又无时无刻不期待着与亲人团聚。恰是“几度抛珠背人哭,一岁眼泪成一珠” 这两座节孝坊,一是“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一是“鲍文渊吴氏节孝坊”,徘徊其问,着实令我们好一番心惊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汪氏节孝坊”建成。它“旌表”的是鲍文龄妻子汪氏。这位25岁时就丧夫守节,直到45岁病逝的女子,度过的是怎样痛不欲生的岁月?石坊额匾两边分别题写的“矢贞全孝”和“立节完孤”,非字字锥心,声声泣血而不可得啊!她不仅至死“守节”,而且还含辛茹苦地为鲍文龄抚育孤儿长大成人。她的不幸去世,令年迈的公婆悲痛欲绝 11年之后,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一座“节孝坊”建了起来,那便是“吴氏节孝坊”。它“旌表”的是鲍文渊的继妻吴氏。这位来自他乡的22岁年轻女子,填房嫁给已经不年轻的鲍文渊,不料29岁时夫死。这位续弦之妻不仅矢志“守节”,而且历尽艰辛,饱尝风霜,将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这种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举动,感人肺腑,赢得敬佩,乡里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等同的牌坊,并在额匾两边分别镌刻上“节劲三冬”、“脉存一线”的赞誉 在感受徽州女人悲苦的同时,我们也同样体会到了徽商的心情。女人无怨无悔的奉献和幽幽难言的伤痛,留在徽州商人心中的,是永远也言说不尽的感激和愧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