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民兵杀敌英雄李德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等民兵杀敌英雄李德昌

特等民兵杀敌英雄李德昌李德昌,1925年出生于沁源县官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民兵组织。在著名的沁源围困战中,他带领民兵积极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创造了天空炸雷,多次取得不俗战绩。他还积极组织、领导官军村的民兵、群众开展劳武结合运动,坚持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全民武装,被太岳区党委誉为“李德昌运动”。他所在的官军村也被命名为“抗日模范村”。在 1945年1月太岳区召开的群英大会上,他被授予:“特等民兵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刘伯承、邓小平首长授予他“爆炸英雄”的锦旗。 反“扫荡”初露锋芒 1942年10月21日,已是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的李德昌,一大早就得到情报,说日军的“扫荡”部队已到了离官军村XX年春播时节,李德昌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反复进行抢耕抢种的宣传动员,把全村72个男劳力和部分女劳力组织起来,分组分片开展春耕生产,对民兵们如何站岗放哨、掩护群众安全抢耕抢种也作了周密布置 他们根据官军村的地形,在村南和村北设了两个树哨,在离敌人交口据点最近的锣鼓山上设了暗哨,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暗哨和树哨的联系信号是,暗哨背后山腰里的树上挂上白布,示为安全;如敌人出发,白布即取掉,山头上的树哨亦立即按倒,劳动的群众看到信号后,则马上往后山的安全地带转移 每天一大早,民兵们先行放哨,树哨立起,群众开始下地劳动。遇到敌人骚扰,白天不能干活,他们就夜间干,不能用牲口耕种,他们就用镢子刨坑点种。老乡们两人一组,男人前面刨坑,女人后面放种。有的人干脆一个人干,口袋里装上种籽,先刨坑,后点种。为解决民兵站岗放哨家里没人种地的矛盾,经群众讨论后,决定按地摊放哨工。没有站岗放哨任务的,则给民兵种地还工;没有劳力的,也可用粮食折价顶工。为变工合理,他们把一天分为五晌,因敌人捣乱影响了干活,则第二天补上,够五晌才算一个工。全村的民兵、劳力、牲畜、土地都合理地分配在六个小队里。放哨的、耕种的各负其责。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十分高涨,就连做饭也到了地里,家家户户的锅碗都埋在地里,上工时,人们把米面、干粮口袋背在身上,到了地里抓紧时间干活;到了做饭时,再把锅碗从地里挖出来,用石头支起锅,从河里打来水,点火做饭。战地记者曾把官军村这种战时的劳动生产场面描绘成“生产战斗的统一体,劳武结合的典范” 在李德昌的带领下,官军村的民兵和群众经受住了敌人无数次的骚扰,终于把950亩秋田全部抢种完毕 随着夏收季节的到来,敌我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抢收战。县城和交口据点的敌人到处抓人,与我抢收小麦。李德昌根据县、区的指示,在官军村提出了“保卫夏收,抢收小麦”的口号。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他们准备了镰刀等麦收工具,还把麦田分为安全区、危险区和特险区。安全区的小麦由群众自己收,危险区的小麦由集体组织收,特险区的小麦一律武装保卫,由集体组织抢收 6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李德昌带领民兵和三十八团派来支援夏收的战士们,在锣鼓山上埋好地雷,封锁了道路,埋伏起来以掩护夏收。全村XX年,劳武结合的官军村粮食收成比上年增长了一倍,群众欢天喜地,驴驮人背,把金灿灿的小麦、黄澄澄,的玉米送给子弟兵。官军村李德昌领导的劳武结合这颗有强大生命力的优良种子,也在沁源县、在太岳区开花结果,被太岳区党委誉为“李德昌运动” 总围攻克敌制胜 1945年初春,县围困指挥部根据太岳区党委的指示,全民动员,向驻守沁源之敌发起总围攻。上级命令李德昌率一支40多人的青年民兵轮战队驻守在交口日军据点的东南面,卡住敌人通向城关的第一道关口。李德昌奉命后,带领民兵轮战队日夜坚守在战斗岗位上,将交口据点敌人的行踪严密控制起来,日军一出碉堡门就遭到轮战队的袭击,敌人偷偷到河里打水,也有不少被打死 每天黄昏,李德昌便率领轮战队队员们分散隐蔽在敌碉堡附近,采用各种战术,疑敌扰敌,使据点里的敌人彻夜不得安宁。他还带领民兵们将石雷布放在敌碉堡周围,石雷引爆装置插上点燃的香火,香火燃烧到底部时便自动引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彻夜不停。据点周围有成群的野狗,石雷一响,狗便“汪汪“地叫个不停,敌人也就开枪乱打一气,十几天的时间,就把“皇军”搞得狼狈不堪,衣食、弹药、水源、柴草完全断绝,成了“瓮中之鳖”,每天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迫不得已,敌人只好杀骡充饥 1945年4月1日,住在沁县的1000多名日军掩护二三百驮骡运输武器弹药支援被围困在沁源的日军。从“二沁”交界的圣佛岭出发到交口据点仅30华里,他们则走了整整一天,沿途枪声阵阵,地雷“轰轰”,死伤惨重。第二天,敌运输队又从交口出发,当进入李德昌民兵轮战队的防区时,遭到轮战队和正规军、游击队的重击,在石圪节坡(交口、官军的交界处)到官军村老爷庙圪梁三四里的必经之路上,我民兵和群众用酸枣圪针堆成的一道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