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演《家》感动我国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人演《家》感动我国人

美国人演《家》感动我国人二十多年前,中国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极为奇特的舞台剧:在典型的中国封建地主庄园里,金发碧眼的觉新、觉慧、梅表姐、瑞珏等身穿长衫旗袍,说着最流利最动听的中文,讲述着五四运动之后一个封建家庭衰败崩溃的故事……中国观众对剧情太熟悉了,这不是巴金原著、曹禺改编的话剧《家》吗?可为什么会是清一色的外国演员来表演?这中间其实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 “奇小奇艺”的中国大师用《家》讲授中国戏剧 1979年,美国脱口秀大明星鲍伯受邀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插科打诨,说美国的“单口相声”。就像让侯宝林在美国说相声一样,面对着满剧场的中国观众,如何把一些美国俚语准确地表达出来,着实让鲍伯“语言卡壳”的时候,被中国话剧界称为“奇小奇艺”的北京人艺艺术家英若诚赶上台去,用几近相声的幽默语言为他做了即兴翻译,他解释的每句话几乎都会逗得观众哄堂大笑。演出结束后,鲍伯“今天你是主角。” 英若诚,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熟悉英若诚的人都记得,他不仅讲得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还长期活跃在话剧舞台上。英语“科班出身”的他更将莎士比亚的《请君入瓮》、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多部剧作名著翻译成中文,并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他为鲍伯1982年8月,美国斯诺基金会、富布莱特基金会和美国中西部各大学联合向英若诚发出邀请,请他出任埃德加 当时他讲授的是中国戏剧表演课,英若诚决定排演曹禺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由他翻译的话剧《家》。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家》,英若诚在1984年4月发表的《从在美国排演(家)想到的》一文中写道:第一,《家》是“两位大师(巴金和曹禺)的完美合作”,“深刻反映中国人的生活,接触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第二,这也是他所带的班级情况所决定,“就这点水和这点泥,班上二十多个人一半是女生” 不就是恋爱嘛,让我们拥抱接吻吧 让一群从未到过中国的美国学生来排演一出中国味儿十足的经典之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种时代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后来在排演过程中闹出了许多笑话 《家》的第一场排练表现的是高家三少爷觉慧和鸣凤的感情戏,美国演员起初认为这不就是年轻人的冲动与恋爱嘛,于是两人就搂搂抱抱上台下场,其中还有即兴发挥的亲吻镜头。还有一场戏中,拥有高公馆无上权威的高老太爷正襟危坐在大厅中央,见到丫头进来,他却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原来这位演员习惯性地以示对女士的尊重。美国演员们不理解封建顽固势力的总代表――高老太爷和冯乐山为什么一碰面就要谈诗论文,丝毫没有西方贵族颐指气使的做派。演员们不懂什么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中国文人意境,不知道什么是“封建家长”…… 为了缩短这种距离,英若诚每天花8个小时给演员讲剧本的历史背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法子用了一个星期。然后,英若诚还带着学生到堪萨斯城博物馆的中国厅,那里收藏着中国的文物资料,英若诚给学生讲国画、书法甚至明代的泥塑观音,因为“观音本身就带有中国女性的柔媚端庄”。就这样,中国的传统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传达到了这些学生的头脑中 英若诚还对剧本进行了删节,将原剧本中的觉民、琴和钱姨妈等角色删掉了,使情节更加紧凑。他把原剧中老实巴交、性格脆弱的觉新进行了角色处理,使之带有更大的斗争性,“因为这是给XX年代的美国人看的戏,应让戏剧冲突更加强烈一些”。英若诚不大注意形似问题,主要讲究精神和气质上的接近,他认为单纯追求形似引起的那种猎奇心理反而会使观众不能很快入戏 《家》征服了美国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1982年,话剧《家》终于在堪萨斯城上演了,受到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眼泪。拍成电视片后,美国电视台半年之内连续播放了四次,这是很少见的。当地媒体评价说:“《家》的演出使美国人深刻理解了XX年代的中国社会,这是理解后来发生的伟大的中国革命的钥匙。” 表演中,英若诚努力激发美国学生把戏的内容挖得更深一些。在展现与觉新关系密切的瑞珏和梅表姐这两个人物的关系时,美国演员起初只意识到“这是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但英若诚让她们仔细揣摩瑞珏和梅表姐身上都特有的中国女性温良贤淑的特征,她们表面上都真诚地希望对方能与觉新终成眷属,但各自内心深处又都希望自己在觉新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在公演时,扮演梅表姐的演员在告别那场戏中有极为出色的发挥,当觉新挽留她多住几天,梅表姐抬头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觉新说:”可也住了十多天了。””演员的表演一下子让人读到了潜台词:“我来了这么多天了,你也没好好搭理过我啊。”后来,扮演瑞珏和梅表姐的演员均获得了全美大学会演的表演奖 名角哪怕为只言片语的四姨太配音都心满意足 英若诚回国后,1984年,中央电视台节目编导吕大渝找上门,希望根据他的赴美经历制作第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