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女部长赵小兰之母朱木兰故事.doc

美国华裔女部长赵小兰之母朱木兰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华裔女部长赵小兰之母朱木兰故事

美国华裔女部长赵小兰之母朱木兰故事XX年4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各项欢迎仪式和4月XX年时间就以特优成绩从这所世界著名大学毕业。她们都学有所长,各有建树,尤其是大女儿赵小兰,荣任两届美国联邦劳工部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部长,是亚裔在美国成功奋斗的楷模。对于朱木兰女士的教子有方,丈夫赵锡成可谓一语中的:“我这个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儿管得好,都是妈咪的功劳。”无怪乎老布什在接见朱木兰女士全家时,特意对夫人芭芭拉 朱木兰注重对女儿的全面培养,追求德育为重,德、智、体、群、美平衡发展。她要求女儿从小就自己上闹钟起床,赶校车上学,主动做作业,自己洗衣服和整理内务,自己制订出游计划等。但凡家中来客,在家的女儿都要礼貌地出来招待和照顾客人,但并不上桌,以锻炼她们待人接物的能力。所以六个女儿都品德高尚,意志坚定,才艺俱佳。六个女儿犹如六朵金花,绽放之时,艳冠群花,不让须眉,令白人社会刮目相看 朱木兰取中西方科学教育之精华,在中西文化和人生交叉的坐标中选择最佳点,中西合璧,因材施教,对女儿爱而不娇,严而不苛。既注重传统中国“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和中国固有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注重通过西方民主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们获得共识,使孩子遵守和父母间的协议和共识,渐趋智慧和成熟。她从小培养每个女儿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是”与“不是”,总是循循善诱加以启发,让女儿们自己做出判断和结论;也不以封建家长的高压姿态面对女儿的不同观点,而是和她们展开民主的辩论,让各自在辩论中明白事理、辨白是非;家境日渐宽裕之后,孩子在外面的花费,无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账;赵小兰念大学还向政府贷款学费,靠暑假打工还钱;这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负责和自强。比如在教育小女儿赵安吉上,朱木兰女士并没有因为她最小而多开绿灯。安吉四年级时不愿像姐姐们那样学习钢琴而迷上法国号,于是向父母提出请求。朱木兰严肃地提出“不能半途而废,一旦开始至少坚持一年”的要求之后满足了她的请求。但是对于当时才10岁的小女孩来说,这个同她一般高的金属乐器显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搬动起来都很不容易,更别说吹响它了。面对这一切问题,朱木兰都要求女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迫于当初的承诺,小女孩欲罢不能,只能每星期独自搬到学校参加三次训练,这种“小人背大号”的滑稽局面直到熬满当初约定的一年时间才结束。朱木兰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女儿学到珍贵的经验哲理 朱木兰非常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用这种方式让孩子爱惜自己,尊重自己;让孩子保持尊严,保持自己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为更美好的事物奋斗;让孩子要言行得体,仪态端庄,举止正确;让孩子懂得做女人更要保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因为这是在社会上生存、竞争和奋斗的法宝。赵小兰赴美一年后,入境随俗,也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妈妈完全赞成女儿的这个愿望。于是赵小兰邀请了许多同学,并和妈妈做了精心准备。可是那天晚上只来了两个同学,小女主人公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母亲的心灵感应着女儿的心灵,不动声色,照样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生日蛋糕,照样唱生日快乐歌。朱木兰女士就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输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方式。待孩子们长大后,51岁的朱木兰毅然决定重返校园,入纽约圣若望大学攻读亚洲文学和历史硕士学位。两年之间风雨无阻,从不迟到缺课,一丝不苟,俨然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付出总有收获,最后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这是一个积极向上,以身作则,不断追求完美的母亲给女儿们树立的最好的人生榜样。回想起这段朝气焕发的校园时光,她欣慰地说:“那两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既还了我的愿,又能借此机会了解年轻人,以便更好地了解我的女儿们,减少代沟,做她们的朋友,真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朱木兰的大慧,还在于她的秀外慧中。朱木兰女士1930年3月19日出生于中国安徽来安县书香门第,姐弟五人,她排行第二。父亲朱维谦先生曾任南京司法院高职,母亲田慧英出生于当地望族。朱木兰雅兴颇多,灵气十足,从小喜爱文学和历史,还练就一手好书法。她青年时代就读于南京著名的基督教学校明德女中,品学兼优。她写的一篇小散文《雨》,清新流畅,灵动飘逸,文短而意深,刊登在校刊《融洽》上: 我从小就爱雨天――霏霏的细雨与倾盆大雨觉得一样的可爱。连绵的春雨,狂暴的夏雨,潇潇的秋雨和掺着飞雪的冬雨。冬有冬的姿态也同样觉得可爱,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逸致与雅兴,而是为有晴天就应该有雨天,雨天对晴天是一种调节 雨天虽然有许多情趣,如果您是流浪异乡或困顿逆旅的游子或多愁善感的人,那么,这婀娜的雨丝非但不能给你心底的安宁,反而会使人增加一份愁上愁。因此,有人歌颂雨,也有人咒骂雨。不过,雨天究竟是值得歌颂的,它能平复你心头的烦闷,增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