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剧中历史和艺术统一.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历史剧中历史和艺术统一

论历史剧中历史和艺术统一[摘 要] 历史剧集感官、认识、精神三方面的美学功能于一体,决定了历史剧创作必须遵循“历史与艺术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历史剧要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历史共性与历史个性、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并对历史进行艺术的表达 [关键词] 历史剧 历史与艺术 辩证统一 《卧薪尝胆》 一、历史题材戏剧与历史剧 戏剧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元杂剧至今,戏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而一个全新的媒体――电视诞生后,历史与电视联姻,催生了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并进入生产高峰。因电视剧便于进行宏大的历史叙事,加上其巨大的收视市场和经济效益,又一次将历史题材的戏剧推向了繁荣。仅以近几年央视热播的有关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为例:正剧,如《康熙王朝》、《汉武大帝》;戏说型,如《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秘史,如《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搞笑型,如《满汉全席》、《三揭皇榜》;偶像型,如《至尊红颜》、《秦王李世民》 那么,这些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剧吗? 实际上,上文所列的那些戏剧并不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剧”,而只是“历史题材剧”。“历史剧”和“历史题材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历史题材剧”包含三大类:一是主要人物和主要剧情有较为充分的历史根据;二是反映的也是过去时代的人和事,但主要人物和主要剧情没有历史根据;三是主要人物是历史人物,但主要剧情没有历史根据,在这种剧作中,历史人物更多只是具有一种符号性质的意义。按照吴晗的看法,只有第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剧,而后两种只能算作“历史故事剧”。“像《秦香莲》、《探阴山》这些戏能不能算历史剧?我看还是不能算,因为历史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事实。这些戏都不能算历史剧,算什么?我说应该算故事剧。”“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①这一理解得到了当时和现在大部分学者的认可,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历史剧观念 因此,“历史题材剧”和“历史剧”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前文所列的“正剧、戏说、搞笑、偶像”都是“历史题材剧”,其中“戏说、搞笑、偶像”只能算“历史故事剧”,“秘史”因其秘不可查,笔者暂把它看作“历史故事剧”,只有正剧才是毫无疑义的历史剧 当然,笔者这样划分并非否认故事剧的存在价值,相反笔者认为历史故事剧和所有戏剧,都能不同程度地满足受众感官上、认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笔者将其与历史剧分开,主要是避免用历史剧的艺术标准要求历史故事剧。因为历史剧和历史故事剧在艺术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而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是历史剧而非历史故事剧,故笔者必须先对“历史剧”的概念加以界定 二、历史剧“历史与艺术的统一”的实现方式 历史剧要实现“历史与艺术的统一”,必须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处理好历史共性和历史个性的关系,处理好历史与实现的关系,并对历史作艺术的表达。现以候永、李森祥的近作《卧薪尝胆》为例,对历史剧创作中如何实现历史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作一简要论述 (一)处理好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 对于这一点余秋雨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精辟的见解,可以说比较完备地作出了回答: 1、著名历史事件的大致情节一般不能虚构 2、历史上实际存在的重要人物的基本面貌一般不能虚构 3、历史的顺序一般不能颠倒,特定的时代面目、历史气氛、社会环境须力求真实 4、剧中纯属虚构部分的内容,即所谓“假人假事”,要符合充分的历史可能性 5、对于剧中不得虚构的部分,即“真人真事”的处理不要对其中有历史价值的关节任意改动,会影响受众对历史的认识的部分不能虚构。② 笔者根据余雨先生的观点,作如下具体的阐述: 1、历史大框架的忠实与历史空白处的虚构 历史剧的主要剧情必须忠实于历史事实,而无关历史走向的细节可作改动或虚构。如《卧薪尝胆》剧中的吴越樵李之战,《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赵。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立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国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樵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该剧将听到阖庐死前“必毋忘越”遗言的对象改成了夫差之兄王子累。剧本这样改动,意在表明夫差与王子累争王时明显处于下风,在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夫差仍能充满自信,从而突出了夫差的性格。从情节上看,这样处理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夫差是怎样在不可能中争得王位的?接着,又接续一段吴王争王的经历,以凸现夫差和伍子胥的关系(是伍子胥把他推上王位),为后续的伍子胥持忠犯颜埋下伏笔 这个细节的改动并未影响大的历史走向――夫差还是登上了王位。因此,它并不影响剧作“满足受众认识历史的需求”的实现 又如,为表现勾践的不屈和反抗精神,作品虚构了“王女归越”的情节(第一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