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当代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摘要】受“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当代的历史纪录片与传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相比,在记录方式上凸显了“细节表现”、“口述历史”和“情境再现”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历史纪录片 叙事策略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影像史学”(“historiophoty”)的概念,即历史和史学思想如何通过视觉图像和影片叙事来表达,并思考了由书面表达的历史在转换成视听历史(visual-auditory)时是否会有内容减损的问题。以此对传统历史编纂学(historiography)描绘图像依赖文字和叙事依赖书写的现状提出挑战 中国早期的历史纪录片官方色彩很浓。基本就是把一些散落的历史碎片以某种观念糅合在一起,着重回顾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领袖和精英的丰功伟绩。大都采用大量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外加人物访谈和遗址的空镜头等模式,当缺少所需的影像资料时则配上大量的解说词 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是XX年代末80年代初在欧美思想界兴起的一种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XX年代后期新历史主义思潮被引入中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中国文艺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以后逐步渗透到纪录片中,推动了中国“新纪录片运动” 新纪录片通过一种平民视角和纪实手法。对过去的纪录片进行了反思,但由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过多注重个人情怀表现,沉迷于个人化的实验,而忽视了对历史本身的关注 当代的一系列历史纪录片开始反思“新纪录片运动”,改变了传统叙事模式,踏上寻找历史的新征途,并得到了受众认可。如《故宫》《失落的文明》《清官档案》《新丝绸之路》《再说长江》《一个人的龟兹》等。具体而言,“细节表现”、“口述历史”和“情景再现”是这些作品所采用的三种主要叙事方式 一、细节表现 新历史主义的叙事“尤其表现出对历史记载中的零散插曲、逸闻逸事、偶然事件、异乎寻常的外来事物、卑微甚至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情形等许多方面的特别兴趣。历史的这些方面在。创造性的意义上可以被视为诗学”一。在“诗学”的意义上对待史料促使中国文献纪录片在叙事策略上发生了重要转向,中国近XX年的文献纪录片从宏大叙事走向个人视角、细节叙事就是这一转向的具体体现 如《大国崛起》、纪念改革开放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及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拍摄的《百万雄师下江南》《我们的国歌》等重大题材历史纪录片都特别注意从历史资料中寻找历史细节,寻找那些观众没有见过或很少看见过的影视资料,并尽力从司空见惯的老资料中寻找历史细节。赋予老资料以新的生命。注意通过典型人物,以小见大。结合大历史的宏观背景叙述与细节描述,突出纪录片的张力及表现历史的开合度 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梳理的同时具有充满悬念的好看故事,即善于发现和放大历史问题的疑点和争议,具备解密性。近些年拍摄的《新丝绸之路》关于解密性质的细节叙述则更是贯穿始终,第一集《生与死的楼兰》中探索一片埋藏着一千口棺材的小河墓地,解析沉睡千年的小河公主的身世之谜,还有随葬物品等勾勒出4000年前祖先的生活场景;《再说长江》中将大量镜头对准同饮长江水的普通百姓,如舀起大江源头第一瓢水的布尕玉一家的生活图景;玉树新寨村一名70多岁老人宗西用108块玛尼石放人流向通天河的溪水里表达美好的祝福;丽江古城居民李实借用自家院内的激沙沙开办民居客栈等等。这些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都很注意通过细节来叙述和展示一段历史。“细节的真实”很容易吸引观众对历史的兴趣。也使得历史本身真实可感。并具有了一种美学意味 二、口述历史 传统的“宏大叙事”经常忽视普通民众的声音,新历史主义思潮倾向于认为“历史”是由各种声音和各种形式的权力讲述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新历史主义把“言说”历史的话语权交给了普通的生命个体。在文献纪录片创作中,把关注的焦点从“真实的历史”转向“记住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法国人朗兹曼拍摄的《证词》被普遍认为是这一转向的代表作 虽然拍摄《证词》时,朗兹曼已经能够找到大量关于犹太人被大屠杀的活动影像资料,但他有意回避了这些现成的素材,转而使用采访当事人的手法,通过当事人的口头叙述将“历史再现于现在”。在长达9个多小时的《证词》中,没有使用任何视觉史料或档案材料,过去的事件完全是通过受访者时断时续的叙述“再生”的。自《证词》开始,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历史主义的叙事策略被大量的文献纪录片采用 近年来。在我国拍摄的《故宫》《新丝绸之路》《再说长江》和《一个人的龟兹》等等纪录片中,历史不再由少数权威的人士叙述,普通民众也参与到了历史叙述中,这种记录“普通人嘴里的历史”的叙事策略,通过口述者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细腻的视角对历史人事细节化的描述,往往能够还原历史现场氛围,给观众真切的历史现场感,这正是口述历史纪录片独特的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