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任弼时和他的生死战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念父亲任弼时和他的生死战友

怀念父亲任弼时和他的生死战友 我1931年在上海出生,而父亲在我出生七天前被调往江西。我出生不到一百天便因叛徒出卖同母亲一起坐了牢,后被组织营救。母亲为了我能得到更好的照顾,把我送回了湖南老家,我在老家一直待到十五岁。1946年7月11日,父亲派人将我和妹妹远征接到延安,我第一次见到了父亲。1950年10月27日,父亲因病溘然长逝,时年四十六岁。尽管这一生中,我从认识父亲,到父亲病逝,才仅仅四年三个月,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但父亲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他为党、为人民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影响着我;他和他的亲密战友的温暖友情,还有我亲眼目睹的他们的生死情谊,更是激励我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和父亲见面的情形。母亲带我进了延安城,在新市场――延安唯一的大街上,一辆中吉普在我们对面停下来,母亲忙告诉我:“快,去叫爸爸,那个刚下车的人就是你爸爸。”我看到爸爸果然像人们告诉我的那个样子,只是觉得他那身灰布军装不那么合体。我快跑几步,真想大声呼唤十几年来默默想念的爸爸,可终因从未叫过爸爸而没有张开口。这时,父亲伸出双臂,把我拥进他宽阔的怀抱,连连说道:“大女儿!你回来啦!大女儿,你回来啦!” 我扑在父亲的怀里,流着幸福的眼泪,感觉到自己再也不是孤儿了。我和别的孩子一样,有亲爱的爸爸妈妈。当时,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当年,父亲把我送到延安中学读书。我们全部住校,吃延安当时规定的三种伙食标准的最低档。一次,我生病了,好几天吃不下饭,我的同学――刘少奇的儿子刘毛毛就向食堂要了点儿面粉和盐,煮成糊糊给我做“病号饭”。学校把我生病的情况通知了父亲和母亲,请他们接我回家治疗。可是父亲既没有派人来接我,也没有派人来看我。我很不开心。星期六,父亲派人接我回家了。一见面,父亲看我真的是病了,心疼地说:“我还以为你不习惯陕北的生活,吃不了苦,所以你的老师通知我时,没有去看你、接你,原来你是真的病了呀!”我这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怨气一扫而光。这次,父亲留我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我身体好一些了,又马上让我回学校去,并嘱咐我说:“要能吃苦,要好好锻炼自己,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 我们搬到北京后,全家团聚了,尽管我们姐弟仍旧在学校住宿,但每周六都可以回家。这一段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我们进行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和刻苦学习的教育 家住景山东街时,住房是有电灯的,一搬来,父亲就告诉我们“人走灯灭”,并在每个房间电灯开关处写上“人走灯灭”的字样提醒大家。至今我仍未改这个习惯,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女 有几次,母亲让我和妹妹把破旧衣服拿出来打袼褙做鞋底用,父亲走过来一一翻拣着,拿起这件说,领子破了可以缝缝,拿起那件又说,这件袖子可以补补穿,还时不时地自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嘛!”结果,我们那几件破旧的衣服总是挑来拣去舍不得毁掉 受父亲的影响,读书时,我从不主动向母亲要一分钱。有时父亲和母亲忘记给我车票钱,我身上有三分钱就乘三分钱的车,其他路程就步行,遇上一分钱也没有时,就全程步行。成家后,经济比较紧张,我带着孩子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国家还没有提出废水冲厕所时,我就用废水冲。这些好习惯,我又传到了孩子身上,孙女身上。我的儿子小时候穿旧衣服,军事博物馆的同事问:“你妈妈怎么把你打扮成这样?”儿子骄傲地答:“我向雷锋学习。”我的孙女考大学时,非要到湖南去读书,去她太爷爷生活的地方 亲密战友毛泽东黯然扶柩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1946年7月11日,也就是我到延安的第一天。因为我不是孤儿,我也有爸爸妈妈啦,我高兴得实在吃不下饭,就独自跑到院子里四处张望。就在这时候,毛主席走到我身边,用浓浓的湖南腔问我:“你是谁的孩子,你叫什么名字……”我刚回答完,父亲就从大礼堂走出来,看到我和毛主席对话,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我们跟前,对我说:“大女儿,我们延安有个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这就是毛主席,快点叫毛伯伯呀……”我很有礼貌地叫了一声毛伯伯。毛主席抚摸着我的头嘘寒问暖:“你就是你爸爸常念叨的大女儿呀,一路很辛苦吧,这些年想爸爸妈妈了吧?” 后来到了王家湾,每次走过毛主席、周副主席他们办公住宿的地方,父亲都再三叮嘱我和妹妹:“这里是毛伯伯、周伯伯我们办公的地方,为了解放全中国,任务很艰巨、很辛苦,要保证他们休息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工作。你们住在这里千万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能随便打闹,走路时,脚步一定要放轻……” 父亲不但这样告诫我们,他自己更是十分注意。有时,早上起得很早,他唯恐影响别人休息,索性就从我们住的窑洞窗口爬出去。当他要咳嗽时,忍得住,就走到离窑洞远远的地方咳嗽;实在忍不住,就用毛巾捂住嘴。父亲的行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父亲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