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晒晒我在美国上学的日子
晒晒我在美国上学的日子“最牛”的美国教师
靠着打工挣来的钱,我开始了在美国的学习生涯。学必有师,我所遇到的几位美国教师,虽不是名气冲天,却都个性十足
教英语写作的老师,讲起话来是标准的娃娃音,嫩声嫩气的好似林志玲。教“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会计”的老师会讲汉语,对中国有无限的热情,课堂上的例子很多都拿中国来说事儿
教“财务管理”的老师是我见过的史上最神奇的老师,不仅“空前”,估计也绝后了。刚见到他的时候,他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在教室里慢慢走着,即使站在讲台前,他也异常严肃,不苟言笑。我跟同伴议论说:“这个老师怎么怪怪的,还拿个棍?看起来好恐怖,一定超级严厉,他的课一定很难拿高分。”
开始上课了,这位“恐怖老师”微笑了一下说:“大家好,我叫Norman Gardner,我是一个盲人!”
啊!我们全体都惊呆了。心里的疑问也就油然而生,他怎么讲课?怎么改作业?怎么认识我们?
Norman Gardner继续着他的自我介绍。他说,他不是天生的盲人,他从1974年开始就教财务管理这门课了……
噢,原来他是一位真正的老教师了。虽然我们知道了他的”老底”,却打不破那种神奇的感觉。最最神奇的就是第一堂课的最后XX年级的本事
可是中国学生也有短项,用英文写作文就是一道难过的“坎”,我自然也不能幸免
在国内,大概是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写作文,最基本要求就是字数要足够多。好像六年级对字数的要求就达到了800字。苍天在上,800字啊!也就是400的格纸要写满两页,哪有那么多话可写!于是,凑字数就成了写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拼命加“了”“的”一类的字,最好能凑到一个段落的最后一个字,恰好落在新起的一行上。这样就可以充分拉长整篇文章了。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凑字”的本事炼得可算炉火纯青,出手即是,以至现在写完文章,还是习惯性地想再加上一些没用的字
美国的作文课对字数也是有要求的,一般都要求写上3到5页。议论文好整,可以多举例子,正的反的,横竖写它五六个,怎么也够了。叙述文就惨点,没那么多情节可展开,没那么多感情要抒发,没那么多思想可表达,怎么办?再加上要用英文写,我就更有一种龙困浅滩的感觉了。没想到娃娃音老师教作文课还真有一套。她告诉我们一个“秘笈”,写叙述文时,在文章里多加一些对话,文章就会更生动。她教我们写对话的方法忒奇特。上课的时候就放大家出教室,满校园转悠20分钟,去听听校园里同学间的对话。于是我来到人多口杂的“学生中心”,这时正好是午饭时间,人自然很多。我假装在一边看布告栏,耳朵却要“竖”得老高,全神贯注地听周围人的谈话。那时候,真羡慕北京家里那只小兔,它有一双长耳朵啊!
当了20分钟的“特工”,“偷听”了几个人的对话以后,就回到了教室。大家讲了讲体会后,老师作了5分钟总结,大意就是,作文中对话每一句话占一行,语法在对话里并不重要。这一堂作文课就算上完了
回到家就写作文。一句话占一行。我把我本来写的3页纸里能加上对话的情节全都忽悠上对话了。有两人的对话,有三人的讨论,有一群人的争论,再加上表情啊、动作啊,这文章呼啦啦的就变成将近5页了,而且有叙述、有对话,那才叫个“有声有色”!刚才还哀叹“龙困浅滩”的我,顿时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是这位娃娃音老师教作文太“另类”,还是国内教作文太重视“基本功”?到现在我也没整明白
中国人,中国话
俺们学校的国际学生挺多,亚洲的三大“部落”是日本、韩国和蒙古。俺们这些中国大陆的,还有香港、台湾的,只能算是点缀其中的小星星。于是,被错认成其他国家百姓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个学期刚开学,中午和两个中国人在学校的餐厅吃饭。我们三个人一起嘻嘻哈哈地用母语“侃大山”。一个美国人饶有兴趣地“旁听”,还时不时地扬扬眉毛,以示赞赏,或是耸耸肩膀表示遗憾。他爱听就听吧,反正也没有涉及国家机密或是“儿童不宜”的内容,我们谈论的中心,就是中美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让他长长见识,也算我们做了善事。没想到,等他站起来准备走的时候,竟热情地跟我们说“撒油那啦”。我们先是一愣,然后一致向他“开炮”――“我们中国人,说的是中国话!”
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热情漂亮的美国美眉,她见了我就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可怜啊,我竟连一个单词都听不懂。我想,“My God,我的英语实在太差了!”
无奈,只好请她再重复一遍,于是她又叽里呱啦了一通。我听得更是发蒙!终于,她说英语了,她信心十足地问我:“你是从蒙古来的吧?”
――我倒。她怎么会把我打发到那牛羊成群的地方去了?唉,在这个学校里,不知道我还会变成哪个国家的良民呢!
编辑 冯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