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副省长陈苏厚退休回家当农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副省长陈苏厚退休回家当农民

海南副省长陈苏厚退休回家当农民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松梅村的村民们以陈苏厚为荣,因为他是“全海南级别最高的农民” 陈苏厚,海南省原副省长,XX年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后,和老伴双双还乡当“农民”。这个成天乐呵呵的老头儿,称自己是“来自农民,回归农民”。他的家乡本是出了名的贫困乡镇,当地人传说着一句话:“嫁女不嫁松梅村。”3年后,因为有了陈苏厚这位“回归”的农民,这句话变成:“嫁女就嫁松梅村。” “我也是农民” 无论官当多大,陈苏厚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陈苏厚写了一本书《我与农民》,书的开篇第一节写的就是“我也是农民” 陈苏厚对农民的感情源于自己苦难的童年经历。在他幼年时,因生活所迫,全家人背井离乡,挤住在邻县儋州一户农民的牛栏里,3年时间里全家6口人与牛为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学会了犁田、耙田、收割、插秧等农活,真正尝到了当一名农民的苦与乐 陈苏厚说,鸟有巢,人有家。但是工作时他回家的机会不多,过问和关心家乡的事情较少。1985年后,他坚持每年回家过春节,与家乡人同乐。省、县一些干部称陈苏厚为“老省长”,乡亲们则喜欢用方言叫他“公囝”―――“公”是指他的辈分,“囝”是对家中排行靠后者的昵称 陈苏厚说他退休回乡当农民是“将功补过”。他说,几十年来“官”越当越大,虽然他跑遍了全省300多个乡镇、90多个农场,平均每年下乡90多天,但为了避嫌,从来没有为家乡办过什么具体的事,甚至回乡的时间都非常少。当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搞调研,才多回了几趟家乡。陈苏厚说:“有一次在与乡亲们畅谈时,老乡说,你是全省管农业的领导,听说全省的水利搞得很好,农业连年增长,农民增收,而我们家乡水利失管失修,灌溉面积锐减,农民生活贫困,乡亲们怨声不断,你什么时候也该给村里抓抓水利呀。我明白,乡亲们这是在委婉地批评我呢。”在听了乡亲们的“批评”和细看了家乡的贫困现实后,他对退休生活的设计有了点小小的改变―――“颐养天年”改为了“将功补过”。他在一篇文章中勉励自己“进亦有为,退亦有为” “我在农村活动空间大” XX年,陈苏厚带着老伴一起退休返乡了。他在自家祖屋地基上盖了一座与乡亲们居处相似的小院,村里划给他一方约0.3亩土地做菜园,夫妇俩开始过起了久违的农家生活 “再次回到农村生活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陈苏厚说,“农村有广阔的天地,而在城市我只能呆在书店里。” 回到农村来干些什么是陈苏厚常常思考的问题。陈苏厚说,有人在背后说他,这个人真傻,干了一辈子的农业,退下来也不在海口享清福,不知回农村来干什么 陈苏厚的家乡临高县南宝镇是海南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但也是目前海南省42个没有脱贫的乡镇之一 家乡人过去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可解放这么多年,家乡仍然这么贫困落后,这常常令陈苏厚深感不安:“过去有权力没时间,现在没权力却有时间,我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帮乡亲们做点事?” 农村的活动空间确实大,有许多事等着陈苏厚去办。村支书林茂青说:“公囝是我们的编外村官,比我这个村支书管用。” 村民们七嘴八舌总结出“编外村官”陈苏厚带领大家办的十件实事:修桥铺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农村电网;建设农贸市场;牵线搭桥,开展联乡帮扶活动;修建卫生院;建设镇离退休干部和老年活动场所以及镇中心幼儿园;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改造危房;建立香蕉合作社…… 陈苏厚回乡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助家乡松梅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的面貌。村里以前没有厕所,养猪也是放养,遍地猪粪便,没有哪位姑娘愿意嫁到松梅村,松梅成为“光棍村” 然而,松梅村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农民观念的转变非常不易,光是为建厕所,老省长就费了不少口舌。村里人从来就没有用厕所的习惯,内急了,到坡上地头找个地方“方便”,然后让猪来吃,所以这里的猪也从来都是散养。一次外边的姑娘来村里相亲,被迫到地里“方便”,可见到主人家还特地拿一根竹竿在旁边赶猪,怎么也“方便”不出来。亲事也就这样告吹。陈苏厚挨家挨户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现在家家户户有了厕所,散养的猪也都入栏了 过去村民的垃圾乱丢乱放,不仅不卫生,而且影响村容村貌。村里的垃圾如何处理?陈苏厚想到了城里的垃圾运输车。陈苏厚到镇里协调,让镇里的环卫部门下到村里来收垃圾,村里统一支付垃圾处理费。这样,每户每年花15元钱,就请来了专门的垃圾运输车,村民每天晚上只需把垃圾放在门口就可以了 要致富先修路,陈苏厚认为造成家乡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是交通不便,有好东西运不出去。于是他接着做的工作是帮助村里修路、修桥。修路没有钱不行,他就通过自己的老关系找路子,向县政府要一点,镇政府筹一点,公司老板支持一点,农民自己再出一点也就差不多了。陈苏厚说:“说是为农民办点实事,其实就是起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