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民生新闻怎样摆脱低俗化
电视民生新闻怎样摆脱低俗化【关键词】民生新闻 低俗化
一、电视民生新闻低俗化的表现
古人云:“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叛我者生。”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的示范效应促成了全国各地民生新闻栏目的遍地开花,但盲目的克隆,以及媒体竞争加剧导致的对新闻资源的争夺,使得电视民生新闻低俗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有人把民生新闻的内容用“新、奇、特、腥、星、性”来形容,还有人干脆把民生新闻称为“低端产品”。各地电视台开设的所谓民生新闻栏目,标榜贴近百姓,反映民生,栏目名称五花八门,但不少是将花边新闻、暴力犯罪、灾害事故、日常琐事和个人隐私等作为报道重点。名曰强调新闻的故事性、通俗性和吸引力,实际上是急功近利,追求低级庸俗和轰动效应。总体看来,电视民生新闻低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味迎合媚俗,毫无社会责任感
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为了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和不太健康的心理需求,将表现百姓生活的新闻变成对百姓个体隐私的爆料,将电视媒体变成都市逸闻趣事集散地,将百姓新闻变成了市井的电视围观。一些电视民生新闻甚至演变成为满足少数人“窥私”欲望的工具,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些电视法制节目为了迎合人们内心的某种躁动式的欲望,或者撩拨一些观众的“性”遐想,就专门在这类题材上下功夫,追求不良画面的刺激,尽力使其在节目展现上若隐若现,例如强奸、第三者插足、暗访不健康的场所等节目闪现荧屏。有的节目甚至就更为直观,故意在节目中对一些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某收视率很高的民生新闻栏目,曾经报道一条“丈夫性欲强烈,妻子不堪忍受”的新闻,其中对夫妻生活之间的隐私细节大肆渲染,吸引观众的眼球,结果引来骂声一片,有观众质问:如果是祖孙三代同时在看这条新闻,孩子问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该怎么办?再比如,某台的新闻节目中曾经报道某精神病女患者在街上裸奔的新闻,画面中女精神病患者一丝不挂,未经过任何的技术处理就完全展示给广大观众,其用心不言而喻
2、追求画面刺激,缺少人文关怀
在一些灾难事件的新闻中,一些电视台将血淋淋的灾难现场、遇难者的尸体画面未经任何技术处理就惨不忍睹地给以特写。在医院,伤者及家属正焦急万分地等待抢救结果,记者却拿着话筒步步追问,毫无同情心可言
3、只求形式,不求真实
一些记者编辑为别出心裁,对新闻进行刻意“包装”,或改变画面节奏,或配上音乐,或加入音效,有的移花接木,将不同的新闻相互嫁接,甚至还有“情景再现”,找人来表演当时的情节,弄得观众分不清自己在看新闻还是电视剧
4、过分关注生活琐事
一些“民生新闻”只顾吸引观众的眼球,把家长里短,奇闻怪事等作为自己的噱头。今天是楼上往下扔垃圾,明天是隔壁半夜唱卡拉OK,后天是某户居民家里水管漏水……这些内容起初还让观众感到亲切,但看多了,观众便会觉得电视台未免有点像个长舌妇。 《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曾说过,在南京,一个老太太不小心摔倒,跌掉了一颗牙,等她抬起头来会发现有5台摄像机对着她。这话虽然夸张了一些,却深刻地揭示出现今民生新闻的不良价值取向
5、采访不全面,报道缺乏客观性
一些涉及矛盾纠纷的新闻报道,有些电视台经常是在只采访到单方当事人的情况下,以投诉者所陈述的情况为事实加以报道,对许多说法不经核实,就推出报道。有些新闻记者向栏目负责人瞒报一些投诉纠纷类事件的新闻事实,利用记者特殊职权,私自索取好处费,报道明显倾向某位新闻当事人
6、蓄意夸大,故意炒作
由于新闻源有限,为了抢第一时间播出,或是比谁报道得详细,有些电视台记者编辑蓄意夸大事实,甚至捏造故事情节吸引观众注意,几十秒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强行灌水说上两三分钟
7、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的角色越位或角色定位错乱
现在一些电视媒体常以法官自居,乱评一气,造成角色错位。例如某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曾经出现这样的报道:某市民与邻居打架了,主持人在节目中呼吁“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某消费者利益受损,主持人“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处理”……这类民生新闻节目成为百姓投诉、申冤之所,出现角色越位与异化
8、新闻主持人不注意自身形象
主持人或过分追求时尚,着装过于前卫怪异,或播报语气拿腔拿调,有损主持人形象
以上种种低俗化的表现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观众造成严重的“精神污染”,误导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严重损害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形象,导致新闻暴力产生,使新闻失去本义,不利于形成文明向上的媒体文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电视民生新闻怎样摆脱低俗化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低俗化带来的严重危害,不断改进报道内容和形式,着力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权威性和公信力,才能使电视民生新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那么,电视民生新闻怎样才能既受大众欢迎,又能够摆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财务报销制度及报销流程.docx VIP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美剧剧本绝望主妇台词本中英文对照精排版第一季第一集.pdf VIP
-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docx VIP
- 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100分最新版.doc VIP
- Panasonic松下SL-SX510 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新教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科技力量大》课件.pptx
- 2016年房产新政最新消息最新购房契税政策标准.doc VIP
- 202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分类训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