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荔波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荔波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荔波,布依族语,意为美丽的山坡。她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坐落在黔桂九万大山西麓,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荣获了“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野生梅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卫生县城”、“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景区”等称号
苍翠的月亮山,清澈的樟江穿城而过,一条条青石板路,一排排古朴的吊脚楼……初春时节,走进荔波,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桃园仙境
在荔波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荔波生态之美来之不易,他们走过弯路,但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片林的保护
从靠山吃山到呵护家园
踏访茂兰自然保护区,山路弯弯,古藤飞绕,耳畔水声潺潺
在荔波,每每提起茂兰自然保护区,当地人的自豪溢于言表。据说,荔波能够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茂兰发育完善、极具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说起喀斯特地貌上的原始森林,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办公室里,局长冉景丞津津乐道。他在茂兰保护区工作近XX年,对保护区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茂兰保护区有2万多公顷,我哪个犄角旮旯都去。喀斯特地貌属三大脆弱环境之首,植物生长特别不易,你到保护区去看,喀斯特森林里到处是珍稀植物,从生物资源上看,这里是最好的!如果保护不好,就会石漠化,那真会让我们觉得有愧于子孙哩!”
巡山护林,看似简单,实际并非如此。面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如何在保护森林与不改变他们千百年的生活习惯,在砍树、打猎、烧荒中找到平衡,却非易事
回忆起过去那段难忘的护林经历,冉景丞向记者娓娓道来:“保护区刚成立时,那几年偷着上山的人很多,我们采取围追堵截,日夜监查,以至于一度和当地群众的关系比较紧张,森林派出所的人一进村,老百姓就关门,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收效并不大,越抓反而人越多。后来我们发现,一味强调保护森林,对人的活动进行限制,忽视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性与感受。事实上,在荔波,各族先民自古以来就有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比如说打猎时,他们不会将所有猎物打完;采摘时,也会留下种子以利其再生长。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很早就存在着生态平衡的雏形。不过,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让世居在这里的人们受到了冲击。”
对此,家住荔波县永康乡尧古村的村民覃春帅感触颇深:“保护区刚成立的时候,划走了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山林,我们的经济收入一下子被切断了。眼见山外面的人一天天富裕起来,而我们连温饱都很难得到保证,守着宝山饿肚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何在保护森林与老百姓致富中找到双赢的“法宝”,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群众,调研探讨,管理局意识到,只有把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让群众在保护的过程中受益,帮助保护区内的群众脱贫致富,才是实现保护的长久之计。为此,保护区专门提出了为当地群众发展社区服务的项目,内容包括种菜、养禽畜、修沼气池、发展农家乐旅游等项目,开办了30多期农民夜校
农民富起来了,他们发现,保护好大自然,就保护了自己的饭碗。冉景丞讲了个细节:“以前村民砍树,现在不砍了,还主动清理防火带里的杂草。发生山火,我们局的人还没到,村民先去扑救,这种变化让我们感动。”由于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和人类生产生活的矛盾,他们得到国外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其做法作为典型经验向世界推广
一条河的变化
水清了产业结构升级了
樟江之于荔波,犹如漓江之于桂林。荔波的巨大吸引力,离不开樟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满山煤窑,满眼煤车,满口煤尘,满包煤钱……”成为樟江河两岸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位81岁当地老人感叹道:“在我小时候,能看到野鸭、大雁、鹤等等好多鸟类聚在这里,鱼也顺着樟江河往上游……可后来却很难看到。”
“群众的呼声,政府岂能不管,为了荔波的明天,一定要将樟江河治理好。”荔波县环保局局长罗绍克的回答掷地有声:“关闭非法小煤窑,从源头上切断一切污染源。”对于一个财政收入一半来源于煤矿的贫困县而言,真要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虽然事隔三年多,回想起那段日子,罗绍克的表情仍有几分凝重,他对记者说,“当时县里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做这件事的,打招呼的人很多,乡里乡亲也得罪了不少人。不过,每当我看见樟江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
事实上,对樟江河两岸的治理仅仅是荔波县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一个缩影,在荔波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荔波的优势。我们不能在经济发展中丧失自己的优势,否则就是对历史的犯罪。”采访中,荔波县县长陈稠彪对记者反复强调,“在荔波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最重要的是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
有三个数字陈稠彪特别看重,也让他感到欣慰。去年,荔波空气质量达(超)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