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薛暮桥 第一代经济学家的背影
薛暮桥 第一代经济学家的背影
他是市场改革取向的最早倡导者和坚定支持者
这是一个大师相继凋零的季节。XX年7月22日,薛暮桥――一位经济学界备受尊重的百岁老人在京悄然谢世。而此前100多天,薛暮桥刚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同获此殊荣的有马洪、刘国光和吴敬琏
对于百岁老人来说,这迟来的荣誉或许并不重要,它更多的是表达了经济学界对于老人的敬意
青年学者赵晓曾将中国经济学家分为四代,其中第一代包括卓炯、顾准、孙冶方和薛暮桥;第二代有吴敬琏、马洪、刘国光和厉以宁等;第三代有樊纲、周其仁、林毅夫、张维迎等人,而他自己这一批上个世纪末开始活跃的经济学者属于第四代。薛暮桥本是第一代经济学家中惟一在世者,他的离去意味着,第一代经济学家已经渐行渐远
众多的经济学家纷纷著文悼念,其中梁小民先生的一段文字最让人心动:“薛老的身份应该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文革前就出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但他的贡献是经济学。他的经济学不是玩文字游戏的黑板上的经济学,而是真正的经邦治国之学。”
当记者和薛老的学生吴凯泰(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正撰写《薛暮桥传》)提及此语时,吴先生挺直腰杆、沉思片刻,打开了话匣子。“谈薛老,就是要谈他的经济工作,除此之外,无从谈起。”
“牢监大学”毕业生
1904年(清朝光绪三十年)10月25日,薛暮桥出生在无锡县礼社镇。父亲薛魁标是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开明士绅,知书达理、乐善好施。1918年,薛暮桥考入江苏第三师范学校,但19XX年,父亲因欠债悬梁自尽,家境窘迫,只好辍学。那一年薛暮桥刚过15岁
“初中是薛老的最高学历,”吴凯泰说,“后来他上的是牢监大学。”所谓“牢监大学”是指1927年6月至1930年12月,薛暮桥在监狱里自学的经历。1927年6月,参加组织沪杭甬铁路总工会的薛暮桥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直到1930年12月被保释出狱。或许是因祸得福,薛暮桥在三年多的监狱生活中,阅读了大量的著作。多年后,薛暮桥到美国访问,一位美国教授问薛暮桥的毕业院校,薛暮桥以“牢监大学”答之,又问何事入狱,答道:“Communist(共产党员)”。教授们恍然大悟,传为奇谈。 牢监三年,是薛暮桥第一次系统读书的时期,为薛暮桥打下了一个比较宽博的知识基础,并养成了独立的理论思考的习惯。然而不可避免的是,这种求真意志和党员党性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张力,时而让薛暮桥陷于尴尬境地
薛暮桥晚年期间,女儿曾问他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你认为你的身份究竟是共产党员,还是学者?”薛暮桥回答说:“我很想做一个学者,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
“老计划”转型
“他的经济学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为革命实践需要研究实际情况,为当时整个革命实践服务,”吴凯泰说,“这是薛老的一大特色。”
1932年,薛暮桥来到上海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参加农村经济调查工作,从此步入经济研究领域,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研究生涯。该所负责人陈瀚笙早年留学美国,后成为中共秘密党员,曾任北大教授,与李大钊同事。受李大钊和蔡和森的影响,立志研究中国农民问题。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薛暮桥就是其中一位,此外还有孙冶方、钱端瑞、骆耕漠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日后新中国经济学家的骨干成员
在陈瀚笙指导下,薛暮桥和其他同事一起开始了农村经济调查,先是无锡和保定两县,后来扩展到全国各地。在此期间,薛暮桥写下了他的成名作《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1933年12月,由陈瀚笙倡议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薛暮桥随即加入。1934年10月,《中国农村》创刊,薛暮桥任主编,以此为阵地,开展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刊登了大量调查报告及论文。《中国农村》的论敌主要是中共党内的托派、梁漱溟和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改良主义。“他们的调查很详细,遍及全国主要省份,调查报告一大批,以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分析,说明中国农村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对当时的托派言论是一个打击,也让很多追随改良主义的爱国青年转到革命道路上。”吴凯泰说。薛暮桥后来撰写了《农村经济底基础知识》和《封建、半封建和资本主义》两书作为论战的总结和成果。在这两本著作中,“几乎每一个论点都引用一小块统计资料来说明。这样即可看出质的区别,又可看到量的界限。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是我一贯追求的研究方法。”薛暮桥后来回忆说,“我不是埋头读书,闭门读书写作,而是专注于当时中国社会生活中最紧迫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农民土地问题。”
1942年,时在新四军担任政治教育工作的薛暮桥被中共中央点名抽调前往延安工作,途径山东时,被罗荣桓“扣”了下来,主持山东根据地的经济工作。“以前是调查研究写文章,现在是在领导岗位上承担实际工作,这对他影响很大。”吴凯泰说,“薛老在山东期间,一大贡献是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