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书展一场平民阅读的嘉年华
香港书展一场平民阅读的嘉年华7月21日,当第3号台风“灿都”在南海形成之时,为期一周的第21届香港书展在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即将到来的台风,没有阻止香港人磅礴的参与热情,在中环广场通往会展中心的过街天桥上,拉着推车和行李箱前来买书的香港市民摩肩接踵,保安需要采取限制放行措施,以随时控制人流维持次序
从1990年第一届书展XX年92万人次的入场数,香港书展每年的入场人数不断创下新高――如今,几乎是每7个香港人就有一个前往书展――虽然这让香港书展因此扣上了图书“集市”的帽子。香港贸易发展局已把这场图书生意做得益发壮大,这等热闹景象,北京、上海和成都书展都是无法比拟的
逛书展,一年买一次书
从湾仔地铁站开始到会展中心,一路都是各式各样的出版社广告、书展海报和小旗子。通往会场的入口处,不时要等候前面人流完全进入展会才开始放行下一批参观的人流,据说曾经最长的一次,队伍排了一公里,市民必须等候四十多分钟才能进入会场
“真不知香港人参观书展的热情是靠什么支撑的”,一位第一次参加香港书展的北京记者表示,看到如此的场面让人眼晕,而且如果买书的目标不明确,要在书展里找一本书,就如大海捞针,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包括两岸三地的中英文书商(书店),还有多个国家的外文书籍,各出版社、书店直接进场设展台卖书,如同北京的庙会,场内吆喝叫卖声不断,更有展台打出“1本8折,6本7折,10本6.5折”的条幅销售图书
22日,书展第二天,狂风暴雨,伴着雷电,却没有阻挡香港人前往书展的购书热情。不时看到拉着行李箱的购书者,而里面大都是主流的畅销书,青少年青睐的是“轻小说”,年长者则偏爱养生书。所谓“轻小说”,指的是小说和漫画的结合,它是一种偏娱乐性的文学书籍,以漫画讲故事,注重画面,有分镜头,大多从日本引进
正值暑假期间,白天的主力军是中学生,有的“轻小说”甚至论捆卖。晚上,购书人群的年龄往上走,到了周五晚饭后,上班族成了书展的主力,而周末,拖家带口的亲子团出现在书展,香港人如同过节一样,享受着7天的图书嘉年华
香港书展21载,这7天内逛书展已经成了香港人每年的一个习惯动作,许多年轻人平时并不会逛书店买书,他们会留着一笔钱来一年一度的书展购书,甚至朋友之间还有比较
对于这种现象,香港文化人马家辉的解释是:“这是香港的一个悲剧,在香港,连一个像样的书店都没有,平时的生活节奏又很紧,一般老百姓看书买书不是那么频密。”
香港市民崇尚快餐文化,报刊是市民的主要阅读内容。香港年轻人平时不爱看书,也不被鼓励看书,他们不懂得去哪家书店买书,所以,正如马家辉所说,如果没有书展,香港年轻人可能一年365天都不会买书
香港商务印书馆是拥有香港最大的零售书店的出版社,其在港澳地区有21家书店,还拥有一家专业的英文法律书店。整个书店年营业额为6亿港币。但执掌这样一个香港图书业的领军企业,董事总经理陆国 也感叹图书市场难做。尽管香港商务印书馆在尖沙咀的旗舰店,是内地学者访港爱逛的书店之一,但因为房租贵,业主不续约等原因,在5年之内,书店遭遇了三次搬家的命运
马家辉说,香港书店都被地产商杀死了
书展内外的读者
1923年2月,孙中山到香港大学发表演讲,表示他的思想发源地是香港。但四年之后鲁迅赴港演讲,一群文学青年向鲁迅抱怨,称香港在思想上是“沙漠之区”,香港“文化沙漠”的说法由此广泛传播
一直以来,香港贸易发展局是以商业经营的思路和理念主办书展的。从请明星带头看书写书为营销手段,到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的“第二类书刊”成为书展焦点,再到嫩模写真集入侵书展,这也使得媒体每年关于书展的负面新闻不断,书展也因此每年展厅不断扩张,展台不断增加,图书的销售数字不断扩大
XX年,香港贸发局新任总裁林天福提出,香港书展要文化商业并重。林天福建议,贸发局是一个商业机构不是文化机构,做文化的事情不在行,“应该找香港优秀的文化机构和团体来做这件事”。随后他们找来香港艺术发展局、《明报》集团、《亚洲周刊》等文化团体做参谋,并最终决定与《亚洲周刊》合作,邀请两岸三地的作家和文化名人到书展讲座
今年书展还首次开辟“香港作家巡礼XX年轻人,其中有许多是专程从广东参加香港书展的
一位戴眼镜、穿着T恤短裤、脚上拖着一双草编人字拖的香港当地青年人,认真地听着,并在单行纸上作着笔记。看得出来,年轻人很喜欢梁文道,听讲座记录得十分认真
梁文道说香港作家的特点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写自己的书,看来香港的读者也一样
但更多的读书人,其实在书展之外。“我已经好久没去书展了,我的写作不需要与现代人打交道,而是与死去的人有关联。”电话那头,香港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如此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每天下午五点上班,凌晨写作,对于他,在这个热闹的上午,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