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思想及影响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亚圣 孟子的思想及影响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 1.了解孟子的生平 2.掌握孟子的性善论、仁政思想。 3.了解其哲学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 4认识孟子思想的重要现实意。 【教学重点】 重点: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仁学思想 难点: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内涵 【学术界讨论的重点问题】 1.关于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2.孟子的“义”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参考书目】 1.《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2.《孟子研究论文集》王兴业编 出版项:山东大学出版社 / 1984 3.《孟子研究文库》第一辑:孟子林庙历代石刻集 作者:刘培桂 出版社:齐鲁书社/2005年版 【授课内容】   孟子一生对孔子十分敬仰,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自觉以学习和传播孔子创建的儒学为己任。后拜子思的门人为师,深契儒学的基本精神。晚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凭借此七篇,孟子奠定了他在儒学传统中的“亚圣”地位。 一 孟 子 的 生 平 孟子(372-289 BC) 名轲, 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的主张 孟子侧重“内圣”之道,开儒家心性之学,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的心性之学经宋明儒者的发扬而成为儒学的正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主要论题 天人关系 性善论与良知良能 (人的本能) 尽心与思诚(思诚即运用思维自我反省) 义利之辨, 养心与寡欲 推恩与仁政 (广施仁爱、恩惠于他人) 王霸之辨 民本思想 五伦 孟子的童年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孔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最后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孟子的青少年时代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 子思 的徒弟。   孟子一生推崇、学习孔子,认为: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孟子曾周游齐、晋、宋薛、滕、梁列国,游说他的“王道”和“仁政”思想,历时约二十年。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都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  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复,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并一度成为齐宣王之客卿,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   最后,孟子来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   遗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   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很大的慰藉,《孟子.尽心上》尝谓君子有“三乐”: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二、孟子的哲学思想 (一) 性善论 (二)“仁政”的思想 (三)天人合一 (四)理想人格 (一)依“不忍人之心”确立的性善论   孟子主张人先天性善,“人皆可以为尧舜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