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局部解剖学复习
只能作为复习时参考,不能只背此上面的内容
一、颅顶、颈部
1、颅顶的软组织计有哪五层5层?
答:①皮肤②浅筋膜③帽状腱膜及枕额肌④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⑤颅骨外膜,前三次为头皮。
2、颅顶额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有哪些:
答:有前、后两组。
前组:滑车上、动静脉、滑车上神经;眶上动、静脉、眶上神经。
后组:枕动、静脉、枕大神经
3、名词解释
颅顶部的“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前至眶上缘,后至上项线。此内的静脉可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 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腱膜下间隙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4、颞区软组织有几层:
答:①皮肤②浅筋膜③颞筋膜④颞肌⑤颅骨外膜。颞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有耳前组和耳后组:耳前组: 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动、静脉、枕小神经。
5、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该点称神经点)计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6、颈筋膜分为浅、中、深三层。 1)浅层(封套筋膜)2)中层(气管前筋膜、内脏筋膜)3)深层(椎前筋膜)。
8、甲状腺
1)在甲状腺手术时经哪些层次至甲状腺?
答:由浅至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 肌群、内脏筋膜。
2)甲状腺肿大后可压迫哪些结构?有何后果或症状?
答:后内侧:
喉与气管(呼吸困难)
咽与食管(吞咽困难)
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后外侧:
颈动脉鞘
颈交感干(Horner综合征:患侧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眼求内陷等。)
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该注意哪些什么?为什么?
答:A、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因为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至上极0.5-1cm处分开;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甲状腺下极进行。因为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下极附近关系;另还要特别注意甲状腺最下动脉的存在。B、结扎甲状腺上、中、下静脉应该双重结扎,以免出血处形成血肿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C、注意勿损伤或误切甲状旁腺,否则造成低钙性抽搐。因此在手术时要注意保留腺体背面部分的完整,若误切设法移植回去。
下肢
1、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隐静脉裂孔后注入股静脉,在小腿与隐神经伴行;在穿隐静脉裂孔以前收纳的5条属支: ①旋髂浅静脉②腹壁浅静脉③阴部外静脉 ④股内侧浅静脉 ⑤股外侧浅静脉。
2、股三角:
1)位置:股前内侧区上1/3部。
2)形态:呈一低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
3)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4)内容: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以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
5)交通:向下续收肌管。
3、股鞘:
1)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面。
2)形成:为腹横筋膜和髂腰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 动脉和股静脉上段形成的筋膜鞘。
3)形态:呈漏斗形,长约3-4cm,并被2条纵行的
纤维隔分为三个腔。
4)内容:外侧的腔容纳股动脉;中间的腔容纳股静脉;内侧的腔形成股管,内有股深淋巴结和脂肪。
4、股管
1)位置:位于股鞘内侧份。
2)形态:呈漏斗形的筋膜间隙,长约1.0~1.5cm。下端为盲端,上口称股环,被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或内筛板。
3)境界:
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 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的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外侧壁: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后壁: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壁: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4)内容: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5)临床: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经股环、股管,最后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5、股环
1)位置和形态:即股管的上口,呈卵圆形。
2)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
3)其上被覆的疏松结缔组织称股环隔,隔上面衬有腹膜,从腹腔面看此处的小凹陷称股凹,高于股环约1cm。
4)临床:股环是上通腹腔的通道。当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经股环、股管,最后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7、肌腔隙:
1)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侧部的深面。
2)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
后外界:髂骨;
后内界:髂耻弓。
3)通行结构:从外侧向内侧依次为;
股外侧皮神经、髂腰肌、股神经。
4)临床:患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间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可能刺激股神经产 生疼痛等症状。
8、血管腔隙
1)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部的深面。
2)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
外侧界:髂耻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