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8系列型机上、下撑杆组件成型工艺研究.pdfVIP

Z8系列型机上、下撑杆组件成型工艺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Z8系列型机上、下撑杆组件成型工艺研究.pdf

论证,同时对控制收压尺寸的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收压成型 空心结构零件 裂纹 收压尺寸 粘接 强度 解决方法 1 前言 Z8系列型机中的上、下撑杆主要由拉杆,撑杆接头和套管三部份组成,通过粘接技术使金属与金属连接在 一 起并达到使用强度的要求。套管在粘接技术上主要起增强强度作用,由于只采用胶接无法满足受剪切力的强 度,因此将套管和撑杆接头的结构设计为凸起和凹槽的互补结构,以增强受剪切的强度,要求相互填充满后才能 满足使用强度要求。在整个工艺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套管外圆的凸起压下,挤压拉杆使拉杆和套管填充撑杆接头 的凹槽,填充效果要满才能消除上、下松动现象,而此时左、右松动现象仍然存在, 图1 Z8系列型机下撑杆组件结构示意图 需采用铆接技术来消除,铆接在粘接技术上的应用已经普遍 存在;而凸起和凹槽的这种互补结构在粘接技术上的应用几乎是 首创。在整个加工工艺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就是收压后不产生裂 纹但又要保证无上、下松动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收压过 程中套管凸起压平后还存在上、下松动现象,要符合图纸要求应 继续收压,此时收压尺寸无法确定,收压小一点仍有松动,大一点 接头受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裂纹(裂纹示意如图2)。 但由于该结构为空心特殊结构,材料为铸铝,硬度高,因此,如何 减小收压时撑杆接头的受力,再控制收压尺寸有效防止裂纹产生 并保证填充效果是关键和难点。 图2 分解后撑杆接头上的裂纹 一 18 一 Z8系列型机上、下撑杆组件成型工艺研究——李 安 2 控制措施 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邀请设计,主管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一起讨论分析寻求解决方案,产生了三种解决 方案: (1)在拉杆淬火后两小时内收压,因为拉杆此时为软状态,容易受挤压并填充凹槽,效果会很好,能消除松动 也能减少裂纹产生的机率。但装配完后拉杆的试验无法进行; (2)改变套管收压后的最小尺寸,允许存在上、下松动现象,通过铆接技术来消除上、下和左、右两种松动现 象,且加工方法未变容易进行,但由于没有有效填充,难以确认是否满足剪切强度要求存在安全隐患,产品无法 使用; (3)通过仔细分析和观察发现: a、先加高套管外圆的凸起高度,以便填充量足够,因为实际冲压时套管会伸长,凸起不会完全理想化填充横 向凹槽,有部分材料会填充纵向凹槽;用以前的套管收压时可发现凸起完全压平后还存在松动现象,所以才需要 继续收压而此时对撑杆接头的压力很大,容易产生裂纹。加高凸起高度还能使纵向凹槽填充量增多,可能消除左 右松动现象可避免采用铆接技术减少加工成本; b、采用理论计算法来控制收压尺寸,假设理论状态为凸起完全压平后刚好完全填充凹槽,即套管和拉杆收 压前和收压后的横截面积不变;计算公式为: rr/4(D12-d1 )=1r,4(D d22) 运用这一理论计算每次收压的尺寸D ,这样每次控制收压尺寸不会给撑杆接头带来压力,每收压一次填充 间隙6=d,一d 越小,收压次数趋近无穷填充间隙6趋近于0(属极限问题);当填充间隙满足6=d,一d E=0.1 mm 时,认为填充效果好满足强度要求,其中£取0.1 mm是根据试验所得,达到这个值时无上、下松动现象,通过X 光检查以确认无裂纹产生。即满足图纸装配技术要求。这样试验可得出要收压的次数和每次收压后的尺寸,可作 为以后批生产时的数据,极具应用价值。 、 综合分析以上三种方案可知,第三种方案可行性最高。 3 试验生产情况和效果 通过将套管原来的凸起高度1.0删改为1.6+a2,并协调相关尺寸R30改为R14,R10改为R8。/Ji-r出新的 套管后进行试验,在整个工艺生产过程中的/~i-r方法未变,最关键的是控制收压的尺寸,确定收压的次数以防止 裂纹产生并要满足填充的要求无上、下松动现象(即满足强度要求)。 采用理论计算法来控制收压尺寸,假设理论状态为凸起完全压平后刚好完全填充凹槽,即套管和拉杆收压 前和收压后的横截面积不变;计算公式为: n/4(D12-.d12)=-rr/4(D22-d22) 其中:D,为套管每次最大外径即(含凸起的高度) d,为拉杆收压后填人凹槽凸起的内径 D 为套管每次收压后的尺寸 dz为撑杆收压后最小外径(含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