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治疗

血吸虫的发病机制 尾蚴和童虫的致病机制:尾蚴在其前,后钻腺及头腺的化学因素与其体表体脊及尾部肌肉不断钻动的物理因素协调下,钻入宿主皮肤,随即尾部脱落并由3层膜而转变成7层膜的童虫。活童虫的排泄物和死亡童虫崩解产物是引起病变的主要原因。童虫不久即进入小血管或淋巴管,不久就可出现内脏出血现象,以肺部最为明显。 成虫和虫卵的致病机制:童虫发育成熟后即为成虫,定居于宿主肝外门静脉系统内,靠口吸盘和腹吸盘吸附于血管壁上,成虫会摄取宿主血液中营养和吞食宿主红细胞。所产的虫卵大部分随门脉血流沉积于肝和肠等组织中,大量的虫卵抗原与宿主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原因。 3.免疫复合物(IC)的致病机制:IC能清除或中和进入的抗原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损害。当抗原分子稍微超过抗体分子数时,IC不易被吞噬系统清除,易沉淀于毛细血管壁,引起组织损伤。 4.肝脏病变的机制:成虫寄生在宿主门脉系统内,所产的虫卵大部分随血流直接沉淀于肝,因而肝的损伤最早最严重。 血吸虫病的治疗 血吸虫病大致分为: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治疗 慢性血吸虫病治疗 病原治疗: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感染的首选药物 辅助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一般无肝功能损害。对病原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者,应给予药物治疗:①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氨基酸等;②降酶药:五味子类,山豆碱类等;③退黄药物:丹参,门冬氨酸钾镁等。 对症治疗:加强营养,对于明显腹泻者予以静脉补充能量,对于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为主要症状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晚期血吸虫病治疗 一、支持对症治疗,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 二、抗肝纤维化治疗:一是除去病因,如杀虫,戒 酒;二是可以抑制HSC的激活,抑制胶原的增生,促进其降解等。 三、并发症的处理 四、吡喹酮抗血吸虫病原治疗。 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治疗 该类血吸虫病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限钠,限水,合理使用利尿剂,纠正低蛋白血症,放腹水及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包括:腹腔-颈静脉引流,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移植。 血吸虫病的防治 血吸虫病的社会防治 * 血 吸虫 卞仕敏、苏忠雪、李倩慧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的扁形动物。血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主要为Bulinus属和Physopsis属)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人体内。曼森氏裂体吸虫(S. mansoni, 即曼氏血吸虫)在大、小肠静脉中,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北部。卵随粪便排出。幼虫进入螺体,再通过皮肤回到终宿主人体内。日本裂体吸虫(S. japonicum, 即日本血吸虫)主要见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除人外,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 随粪便排出体外 卵内毛蚴孵出 中间宿主钉螺 尾蚴成熟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建国后,经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上海、福建等12个省、市自治区,381个县(市、区),这些地区的人口为7900万,查出钉螺分布面积145亿平方米。危害十分严重。 我国血吸虫病的疫情十分严重,据1989年全国流行病调查,尚有150万左右病人,其中晚期病人有5.5万,钉螺面积为35.5平方米,病畜119万头,流行疫区尚有近亿人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全国尚未控制流行的8个省122个县(市、区),绝大多数分布在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湖洲滩地区及环境复杂的大山区。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按地理环境、钉螺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和湖沼型。 ⑴平原水网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处,这类地区河道纵横,密如蛛网、钉螺沿河岸呈线状分布。人们因生产和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 ⑵山区丘陵型:主要在我国南部,如四川、云南等地,但华东的江苏、安徽、福建、浙江,华南的广西,广东都有此型。钉螺分布单元性很强,严格按水系分布,面积虽不很大,但分布范围广,环境极复杂。 ⑶湖沼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存在着大片冬陆夏水的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