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心理治疗的行为疗法初探.doc
中医心理治疗的行为疗法初探
【关键词】行为疗法;,心理疗法;,中医治疗学,
摘要:通过列举中医古籍中行为疗法的案例,采用现代心理学术语分析了与现代行为治疗相似的中医行为疗法及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行为疗法。认为中医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习见习闻法(系统脱敏法)、心理转移法(反应预防法)、模仿法和冲击疗法在具体治疗方法上与现代行为疗法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文化特点;而气功疗法和课业疗法则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行为疗法。并指出中医行为疗法重视患者自我调节、注重个体差异性,治疗方法设计精巧,疗效明显,但也存在重实践而轻理论、缺乏量化研究等局限性。研究中医行为疗法将有利于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疗法以及完善现代心理治疗。
关键词:行为疗法;心理疗法;中医治疗学
中医对心理治疗有独到的研究,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精辟论述了心身疾病的致病机制和诊治,深刻揭示了心理疾病的诸多成因及治法。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适应性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门医学技术称为中医行为疗法。中医行为疗法有与现代(西方)行为疗法不谋而合之处,同时中医行为疗法也带有鲜明的文化特点。中医行为疗法不象现代行为疗法有一整套行为治疗理论作指导,但传统医案中仍然可找到不少行为治疗案例及对行为治疗的精彩论述。因研究传统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故本文采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明中医行为疗法案例。
1与现代行为治疗相似的中医行为疗法
中医行为疗法虽然与现代行为疗法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两者在具体治疗方法上仍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不是指依赖于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治疗手段等物质性的东西,而是指一些可供指导的治疗思想和用于操作的基本步骤。
1.1厌恶疗法
中医心理治疗的厌恶疗法是指把可以令患者产生厌恶情绪的感觉刺激与其病态行为紧密结合起来,使患者产生强烈的躲避倾向及明显的身体不适的感觉,从而矫正其病态行为的方法。现代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是一种通过惩罚来消除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
《世医得效方》记载: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的家人把他手脚捆绑起来,放一坛酒在酒鬼口边,“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急欲就饮,坚不与之”。一会儿病人吐出一块瘀血。家人将瘀血放入酒中烧煮。瘀血形状难看,又散发出恶臭味。这个嗜酒如命的人“自后虽滴酒不能饮也”[1]。
《吴鞠通医案》载:有章姓病人“不时脱尽衣裤上大街”,吴鞠通一边用小竹板打他,一边命令其穿衣服,患者“知痛后而自着衣,着后稍明”[2]。中医行为疗法的厌恶疗法在治疗原理上与现代行为疗法的厌恶疗法相同,都是把可以令患者产生厌恶情绪的感觉刺激与其病态行为紧密结合起来以矫正其病态行为的方法。现代行为疗法在选用厌恶刺激时更为慎重,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承受能力,并制定了现代临床心理学从业人员伦理守则以规范治疗行为。
1.2习见习闻法
中医行为疗法中的习见习闻法是指通过反复练习,使受惊敏感的患者对刺激习惯而恢复常态的心理疗法。习见习闻法类似于现代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把一个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暴露在处于全身松弛状态下的患者面前,使该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3]。《素问#12539;至真要大论》中提到“惊者平之”,从“惊”变为“平”即是脱敏。张子和治疗受惊患者的案例就是使用系统脱敏法的典型例子。
《儒门事亲#12539;内伤形》记载:“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窃人烧舍,惊堕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张见而断之曰:惊者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从内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伤矣。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张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张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少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遣人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张曰:《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夫惊者,神上越也。从下击几,使之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虽闻雷亦不惊”[4]207。
这个案例中的患者是恐惧障碍,因精神骤遭刺激所致。张子和让两个侍女对患者作了按刺激等级从弱到强、循序渐进的一系列的击茶几、击门窗动作,使患者达到脱敏效果。患者从开始时“大惊”到习惯了不再对木棒猛击茶几的声音感到恐惧,就是让这个刺激不再引起患者焦虑,使患者逐步适应了原来可引起极大焦虑的刺激。
中医行为疗法的习见习闻法在治疗原理上与现代行为疗法的系统脱敏法相同,只是操作程序不够具体,刺激等级的划分和步骤的施行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中医行为治疗实践者运用习见习闻法成功治愈患者,这是在个人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创新和开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