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6例疗效观察.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6例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6例疗效观察.doc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36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法 妊娠期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order 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妊娠疾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有很大影响,并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安全。本病的病因至今仍不太清楚,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36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年5月-2000年5月收治79例,此期间单用西药治疗,称西药组。患者年龄为20~35岁;初产61例,经产18例;发病孕周28~30周8例,31~37周20例,38周以上51例。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136例,此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称中西组。患者年龄为20~35岁;初产95例,经产41例;发病孕周28~30周6例,31~37周26例,38周以上104例。2组年龄、初产、经产、孕周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我国现行的命名和分类标准与国标分类标准一致的标准[1]。   1.2.1 妊娠期高血压   BP≥140/90 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1.2.2 子痫前期   轻度:BP≥140/90 mmHg,孕20周以后出现;尿蛋白≥300 mg/24 h或(+);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重度:BP≥160/110 mmHg;尿蛋白≥2.0 g/24 h,或(++);血肌酐gt;106 μmol/L;血小板lt;100×109/L;微血管病变性溶血(血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它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1.2.3 子痫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300 mg/24 h;高血压孕妇孕20周前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lt;100×109/L。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BP≥140/90 mmHg,孕前或孕20周以前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   1.3 中西组辨证分型   1.3.1 肝肾阴虚型   症见头晕目眩,头痛,目胀,口干,胸闷,烦躁,耳鸣,腰膝酸软,面浮肢肿,溲短赤,舌质红,舌苔少,脉细弦有力。共116例。   1.3.2 脾肾阳虚型   症见头胀眩晕,面浮肢肿,四肢不温,腰酸足软,腹胀便溏,气短,小便频数色清,面萎黄,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滑而无力。共20例。   以上两型中均不同程度挟杂有血瘀证候,症见: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舌质略见紫黯或黯淡,舌边尖有效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迂曲、弩张等。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 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并注意饮食疗法;深部肌注硫酸镁5 g,同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硫酸镁7.5 g静脉滴注,以后酌情每隔4~6 h肌注硫酸镁5 g。血压下降后,逐渐延长间隔或减少剂量,连用3 d。烦躁不安者,加冬眠1号(每6 mL含度冷丁l00 mg、异丙嗪50 mg、氯丙嗪50 mg)1/3量溶于25%葡萄糖溶液20 mL缓慢静脉推注,余2/3量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收缩压≥200 mmHg者,给心痛定l0 mg舌下含服,每日3~4次,至收缩压降至150 mmHg时停药。昏迷不醒或抽搐频繁且尿量少者,给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1次/6 h。水肿“++”以上者加用利尿剂。用药期间需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2 中西组 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并注意饮食疗法;深部肌注硫酸镁5 g,烦躁不安或进入产程者,静注安定l0 mg,接着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丹参注射液l0 mL,另外口服止痫胶囊15粒,日服3~4次。止痫胶囊由羚羊角1.5 g,琥珀9 g,地龙30 g,天竺黄12 g,郁金12 g,黄连10 g,胆南星12 g,天麻10 g,石决明30 g组成。诸药碾细为末,装入胶囊备用。昏迷不醒者酌情加用安宫牛黄丸,然后分型辨治。肝肾阴虚型宜滋肾柔肝、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方用Ⅰ号方。处方:生地黄30 g,沙参10 g,麦冬12 g,枸杞子12 g,川楝子10 g,桑寄生15 g,白芍15 g,石决明30 g,玄参15 g,丹参25 g,川芎15 g。若血压升高,头昏头痛甚者,酌加钩藤20 g、龟甲30 g、菊花20 g、生牡蛎30 g、龙齿30 g、珍珠母20 g;有蛋白尿者加鹿衔草、益母草、山药各30 g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